德語媒體:台灣正為中國入侵做準備
2021年10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周三表示,2025年中國將具備全面攻台能力。兩岸爆發戰爭的風險是否將升高?《法蘭克福匯報》本周發表文章《台灣為入侵做準備》(Taiwan bereitet sich auf 2025 vor)寫道,台灣正為2025做準備,屆時北京將有能力征服這個島嶼,但對大國如中國而言,此舉絕非毫無風險。
作者指出,在計算成本時,中國必須將美國甚至是日本和澳洲纳入考量,這些國家可能會在台灣遭到攻擊時進行軍事幹預。"中國軍事戰略的重點是取得在緊急情勢下阻止外部武裝力量進入海域的能力。此外,該島的地形及陡峭的懸崖大幅增加登陸行動的難度,可能使數以千計的沖鋒士兵喪生,不能保證成功。若奪島行動失敗或出現大量流血傷亡,將會危及共產黨在中國的權力地位。"
文章認為,不分青紅皂白地動武不是一種選項。"因為在中國領導人的理解中,台灣人是自己的國民。即使入侵成功,佔領一個人口逾2000萬人的島嶼將伴隨相當高的成本。"
作者接著提到,中國學者和專家對於戰爭風險存在兩派觀點。"一些人認為,美國軍事優勢的削弱是中國決策的決定性因素。他們指出,習近平顯然有雄心壯志,希望以歷史領袖的身份被載入黨史,並稱只有台灣和大陸'統一',才能在2049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一學派認為,中國發動攻擊的時機,尤其可能是在中國領導層面臨嚴重的國內危機之時,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
"其他人則認為,北京政權尚未放棄和平'統一'的目標。習近平在七月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發表演說之際也再次重申這一點。這一學派的擁護者相信,擺出軍事威脅姿態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台灣朝獨立邁進,使台灣社會不安和分裂,長遠來看是為了迫使台灣投降。無可爭議的是,衝突的進程還取決於美國及其盟國加強威懾能力的程度。"
作者認為,台灣也明白這一點,並相應地改變了戰略和溝通方式。"不久前,台灣政府還不願發表太驚人的言論,以免嚇跑自己的選民。2017年和2019年之間,它甚至將有關中國軍機出現在台灣空域監視區的訊息保密,理由是不想給中國的心理戰提供舞台。而台灣國防部長周三的發言顯示,情況已出現改變。"
文章最後注意到,美國總統拜登周二表示,他已與習近平討論到台灣問題,並且同意遵守台灣協議。"這項發言引發疑問,究竟拜登所指的是何協議。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通常指的是三公報、六個保證和台灣關係法。這些都是聲明和法律,並沒有任何協議。內容涵蓋了如何與中國(並非台灣)建立和維持外交關係,以及向台灣輸送武器。其中也提到,美國認為台灣獨立問題必須和平解決。"
德國電視一台的《今日新聞》則關注到拜登和習近平計劃舉行虛擬會議。駐上海記者Steffen Wurzel周四發文形容道,中美之間的許多衝突正在醞釀之中,如今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意舉行會議,可說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一種"小規模和解"。
本周三,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中共政治局常委楊潔篪的會談為拜習會鋪平了道路。作者寫道,三周後在羅馬舉行的G20峰會原本是兩人面對面會晤的一次機會,但習近平不會前往歐洲。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就不曾離開中國,而且據媒體報導,近期他也沒有這樣的打算。
"考慮到中美關係極其緊張,兩個超級大國現在至少就虛擬會議達成一致,這已經被認為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雙方的爭執點有很多:中國對印太地區的權利主張、台灣衝突、香港自治權事實上終結、新疆人權受到侵犯。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仍未平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