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奧運車隊經過時請屏住呼吸

2022年1月12日

立陶宛同中國之間關係緊張,德國企業夾在中間兩頭犯難。《明鏡周刊》關注這一「危險的先例」。《南德意志報》發表的雜文調侃中國「零容忍」防疫策略,「如果有奧運的車輛從身邊經過,(北京)市民最好屏住呼吸並把目光垂下來」。

https://p.dw.com/p/45Qvw
China | Vor den Olympischen Winterspielen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明鏡周刊》以「危險的先例」(Gefährlicher Präzedenzfall)為題關注中國和立陶宛之間出現的貿易戰。文章開篇描述稱,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氣溫已經降至零下6度,但事實上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的冰期卻早在夏天就開始了。自從立陶宛准許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北京方面就認定這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冒犯並揚言要採取懲罰措施。

文章寫道:「一開始立陶宛對北京方面發出的威脅並沒有特別在意,畢竟台北方面在歐盟很多國家都開設了代表處,光是在德國就有4個,但北京政府卻從未因此就凍結外交關係或者展開貿易戰。所以這次中國駐立陶宛大使被召回國的時候,外界原本也以為事情就了結了。」

自從立陶宛准許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北京方面就認定這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冒犯並揚言要採取懲罰措施。
自從立陶宛准許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北京方面就認定這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冒犯並揚言要採取懲罰措施。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但是11月18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之後,一切就都改變了。「最開始人們以為立陶宛在經濟層面受到的損失只是有限的,因為立陶宛對華直接出口在其貿易總量的比重只佔1%左右。更何況立陶宛早已習慣了面對強權國家的威脅,它與鄰國俄羅斯往來的經驗讓它套上厚厚的盔甲」。

「但後來發現,外國公司在立陶宛生產的產品也不能在中國海關清關。這令柏林新內閣也不得不在聖誕節前就參與進來,因為這會殃及德國公司也遭受中國懲罰性措施的影響。汽車配件供應商大陸集團和海拉集團等都在立陶宛設廠生產。這些企業都在去年年底向歐盟委員會報告了這些問題。」

文章寫道:「德國聯邦經濟部國務秘書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周一(1月10日)晚間抵達維爾紐斯。她將目前立陶宛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稱作是『歐洲的問題』。她說應該保護歐盟內部市場不會遭受外力的破壞。『立陶宛依舊是一個是個投資的好地方。』布蘭特納強調說。」

「立陶宛也警告說不能向中國屈服。『如果不加以制止,這就會成為一個危險的先例。今後有可能會在任何一個國家重新上演。』立陶宛外長說。」

冬奧會將於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此外,河北省西北部城市張家口也將承辦戶外冰雪項目。
冬奧會將於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此外,河北省西北部城市張家口也將承辦戶外冰雪項目。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dpa/picture alliance

「請勿敲窗」

《南德意志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發生了交通事故?請您繼續向前開車!」(Verkehrsunfall? Bitte gehen Sie weiter!)的諷刺雜文,調侃了一下中國「零容忍」的防疫政策。

近期北京市交管局發布提示,提醒市民群眾在出行過程中,一旦與冬奧專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應「注意保持安全距離,不與車輛和車內人員接觸,等候專業人員到場處置」。提示稱這樣是為有效防範疫情風險,避免貼有閉環管理標識的冬奧專用車輛與閉環外人員接觸。北京交警也提示務必保持安全距離,市民別去「敲車窗」

《南德意志報》發表的雜文中寫道:「如果有奧運的車輛從身邊經過,(北京)市民最好屏住呼吸,最好把目光垂下來,因為感染了奧密克戎變種之後常見的症狀不僅是輕微咳嗽,同時還會遭遇美杜莎眼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凝視美杜莎眼睛的人都會變成石頭。參賽運動員也被提醒採取額外的防護措施,例如雪橇選手在賽道外也應該戴著頭盔,實在不行也可以戴一個星際大戰裡達斯‧維達的面具,膽子小的當然也可以選擇全身裝的熊貓裝束。」

「如果這些都不管用(或者沒人幫得上忙),那還有奧林匹克格言呢。不過最近奧委會主席巴赫把奧林匹克格言修改了一下。新版本是:更高、更快、更遠——一起努力!」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