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德國電動汽車產業該如何自救?
2023年9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中國如今佔據電動車市場主導地位,德國《焦點》雜誌線上版發表評論指出,北京的補貼政策和中國產汽車的低廉價格只是一個方面,「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很早就聚焦於電動汽車工業,並且將其發展成為自己的領先優勢——而且是擴展到整個供應鏈上。」
作者認為,即使現在歐盟宣佈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恐怕短時間之內也無法帶來改觀。「如果貿易爭端升級,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懲罰灌水,那麼中國就有可能切斷對歐洲市場的電池或其它初級產品的供應,比如鋰、鎳、鈷以及稀土等。——或者中國也可能會對歐盟徵收報復性關稅。」
「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中國主導電動汽車市場的局面。而德國汽車製造商也深受其苦。雖然大眾(VW)還能勉強躋身電動汽車領域的前五名,但是賓士和寶馬在電動車領域已經毫無發言權了。鑑於歐盟已經決定,到2035年要停止銷售燃油動力汽車,歐洲的轉變迫在眉睫。」大眾已經決定大力投資該領域。到2030年,該集團要投資200億歐元用於自己的電池基礎設施研發。
文章最後指出,也許歐盟也可以給自己的電動汽車產業提供補貼。「比如在美國,購買電動汽車可以得到3600美元的獎勵——前提條件是,汽車的電池也是在美國製造的。」
《法蘭克福評論報》則著眼聯合國的改革,提出了一個看上去存在一定矛盾的問題:既然中國一向自詡為第三世界國家「代言人」,為什麼非洲國家敦促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中國卻並不支持呢?
作者Christiane Kühl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正在失去其合法性。為了給發展中國家應有的發聲機會,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但是改革卻很難推進。尤其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看來,發動侵略戰爭的俄羅斯是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這就非常不合理。他呼籲安理會收回莫斯科的這一特權。
然而文章分析指出,聯合國安理會需要改革,並不只是因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比如日本和德國這些非常任理事國多年以來一直希望得到地位的提升,而非洲對於改革的呼聲也尤為強烈。
非洲國家聯盟的54個成員從2005年就提出,希望非洲大陸能夠獲得兩個具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以及三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擁有否決權的中國雖然一向自視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尤其是非洲國家的支持者——但在這方面卻並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方案。」
習近平在8月份赴約翰內斯堡參加金磚峰會之餘,還出席了中非合作論壇。他在會議上也僅僅表示,「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支持就優先解決非洲訴求作出特殊安排,呼籲多邊金融機構提高非洲國家發言權」。
作者分析指出,問題在於:「中國雖然希望能夠打破美國的主導權,但是卻並不想以犧牲自己在安理會的權力作為代價。而在這方面,並不存在什麼替代選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