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我不是病毒!」
2020年1月3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報導了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的背景下,一些來自"疫區"的人在中國各地受到歧視、排斥、甚至人身攻擊的現象。而這種恐慌並不僅存在於中國國內。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千萬人口大都市武漢開始爆發的,在中國許多地方,武漢人會引起別人的恐懼,因為人們怕被傳染。1月23日封城之前離開武漢的人,後來在很多地方遭到驅逐。……對被傳染的恐懼不僅在中國導致歧視行為,在中國之外,中國人,甚至亞洲人長相的人都開始遇到歧視。
在推特上,數千名亞洲人在'我不是病毒'的關鍵詞下,對自己因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而受到的敵視進行反擊。法語國家的用戶在#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的關鍵詞下,發布評論和照片,對種族主義和排斥提出批評。'我知道全世界都害怕這個病毒,可是請不要有偏見',一位年輕男子寫道。
發起這個關鍵詞創立的是一名年輕的亞裔法國女性。本周初,她匿名呼籲有相關經歷的人在這個關鍵詞條下,講述自己因冠狀病毒聯想受到敵視的例子。'冠狀病毒引起的這場公共衞生危機使得媒體和社群網站上出現了種族主義口號',她在呼籲中寫道。她還說,很多長著亞洲面孔的人遭人側目或受到侮辱,比如的公車上被要求'戴上口罩!'。她還聽到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小孩說:'小心那些中國人'。法國北部亞眠出版的《皮卡爾信使報》(le courrier picard)不得不為該報此前的一條頭版標題'黃色警報'公開道歉,標題下襯的配圖是一名戴著口罩的中國女子。"
報導還介紹了包括德國在內多國撤離在武漢僑民,以及後續隔離的不同做法。
"在中國之外,其他國家對待來自武漢的人員的做法也不盡相同。德國政府計劃本周六將90多名德國人從武漢運回,他們將先被隔離14天。這些人將被安置在萊法州格默斯海姆(Germersheim)附近一個空軍基地的培訓營地,那裡有一個醫療中心。美國規定,第一架撤僑飛機接回的乘客應該進行72小時的'自願隔離'。澳洲则计划把來自武漢的澳洲公民送到印度洋上的聖誕島,臨時安置在一個難民營裡。'那都是有母親和孩童的家庭,難道要把他們都關在難民營裡嗎?這太不友善了',一位名叫Rui Severino的澳洲人对《衛報》說。這位生活在武漢的澳洲人不愿接受本國政府的這個計劃,更何況他還要自己買單。"
經濟損失在所難免
《柏林日報》經濟版則關注了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作者Frank-Thomas Wenzel觀察到,平日裡法蘭克福大街上中國旅遊團一個接一個地經過,市中心的商鋪裡也擠滿了採購"德國製造"刀具和鍋具的中國人。而如今這些店鋪都門可羅雀。隨著漢莎暫停往返中國的航班,中國政府也建議本國公民避免不必要的出國旅行,新冠病毒給經濟界籠罩的陰影已經清晰可見。
"在投資人圈內,人們最擔心的恐怖場景就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長時間持續攀升,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出行限制以及隔離措施越來越嚴格,經濟活動受到嚴重遏制。……現在像途易(Tui)這樣的德國旅遊公司已經不得不面對前往中國的旅行訂單減少。如果人們被迫待在家裡,那麼零售業也要面對收入的下降。"
作者指出,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偏偏是在武漢這樣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地區爆發,有很多國際化的科技企業的零件供應商都在那裡。"如果該地區的廠房繼續停產,那麼很多產品的供應鏈條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手機和汽車。當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量下降時,負面影響會波及到所有行業領域。"
究竟這場病毒疫情會給世界經濟造成何種程度的損害呢?作者表示,目前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為了提供一些看似合理的評估,宏觀經濟學家通常會拿2002/2003年的SARS疫情作類比。當時在疫情嚴重的季度裡,經濟總產值下降,許多亞洲股指都爆跌了15%以上。直到感染病例數量回落,形勢才出現好轉。"
作者比較了法國巴黎銀行(BN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等分析師目前的觀點。"大致算下來: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值已經被下調至5%左右,原先的預估值在6%。"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