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戰端一開,沒有贏家
2017年8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不來梅出版的《威悉河信使報》的評論以"中國現在已經是輸家"為題,指出在這場危機中,北京現在陷入了徹底的兩難局面,以致兩面不是人。
"一方面,中國要把北韓視作與美國勢力之間的戰略緩沖,另一方面,越發不可預測的平壤掌握了核武器,也讓北京如芒在背。總而言之,北京的這種態度,導致了其異常糾結的對朝政策。只有當北韓再次試射導彈、試爆核武器之時,中國才會採取堅定的反對北韓立場。否則,北京就會繼續避免對北韓強硬,並將局勢升級的責任推卸給美國人。中國的這種做法,正讓自己在兩邊都喪失可信度。"
"川普的姿態越來越好鬥,北韓的導彈則越飛越遠,很快就將能攜載核彈頭。對於中國領導人而言,家門口爆發一場嚴重衝突的風險正在增加。要是爆發戰爭,沒有人會是贏家。但是中國現在已經是輸家。"
漢堡出版的《時代周報》以"川普必須談判"為題,認為美國必須接受北韓已經是核武器國家的現實。
"如何才能有效地緩和北韓危機?伊朗核協議是一個先例。雖然那份協議並不完美,但是它避免了核危機升級、避免了中東地區的戰爭。金家政權現在不會放棄他們的導彈,所以美國政府應該接受現實,提出和北韓直接談判,並要求中國、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共同參與。"
"美國政府可以將北韓凍結導彈研發計劃為前提,停止在朝鮮半島周邊的军事演习。中國、日本等同樣在半島地區演習的國家也必須跟進,從而能夠緩和整體局勢。北韓問題必須通過這一途徑來解決。"
《慕尼黑信使報》的社論以"危險的言辭"為題,指出美朝雙方的互相威脅已經達到了極其令人不安的程度。
"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場衝突中,幾個重要國家的利益都不同,而聯合國制裁顯然作用不大。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握有和平的鑰匙,但北京在過去卻間接地幫助了北韓的核計劃。今後,分裂的朝鮮半島應該依然符合中國的利益,而一個擁有核武器的難以撼動的獨裁政權,就是維持這種分裂狀態的保障。對於白宮而言,除了強硬措詞、軍事行動以外,還有什麼辦法呢?一些迄今被忽視的方案,也許值得重新考慮。比如,美軍重新向韓國部署核武器,或者華盛頓鼓勵日本建立核軍備,從而迫使中國對北韓採取強硬立場。這些主意可能不怎麼討人喜歡,但總比爆發一場隨時可能失控的常規戰爭要好。"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世界新秩序"為題,指出朝鮮半島危機,或许也是中國承擔更大國際責任的新紀元之開端。
"世界正站在毀滅深淵的邊緣,但是其墜落是可以避免的。面臨危險之際,也是救世主成長的時刻。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世界毀滅的危機能夠催生倍受期待的'世界新秩序',而這主要取決於中國。北京可以通過制裁與外交並舉的手段來降低爆發戰爭之風險,也可以放任事態繼續發酵。若是前者,就意味著中國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若是後者,則說明中國依舊奉行本國利益優先的政策,將棘手的問題推給其他人。"
文章指出,北京擔心太過強硬的制裁會導致平壤政權垮台,從而導致難民潮、美國勢力直接抵達中國邊境等不良後果,同時又擔心家門口爆發核子大戰,從而破壞國內的經濟發展環境。"金正恩和川普都冷酷地利用了北京的這種擔憂,雙方都想迫使北京站到自己一邊。金正恩發出的訊號是:請讓我繼續開發武器,這總好過半島統一、美軍壓境。川普的訊號則是:請像伊朗核協議一樣迫使北韓放棄核武器、接受國際監督,否則戰爭就不可避免。"
在文章最後,作者寫道:"1962年,美國與蘇聯就古巴導彈危機達成協議,從而開啟了裁軍的時代。2017年的北韓危機則能夠開啟一個世界新秩序,由美國與中國共同承擔國際責任。要是這種新秩序不能建立,那局面就會非常血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