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梅克爾訪華的四項任務

任琛(摘編)
2018年5月24日

德語媒體多是抱著批判的態度看待梅克爾任期內的第11次中國之行。指出中國和德國是「難處的朋友」,中德關係已經被「恐懼因素」籠罩。和美國分歧不斷的同時,不代表德國和中國會成為最好的朋友。

https://p.dw.com/p/2yGli
China Peking - Angela Merkel bei treffen mit Xi Jinping
梅克爾每次來中國 挑戰都不太一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Lee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為"難處的朋友"(Schwierige Freunde)。作者在文章開頭寫道:"正在經歷巨變的世界,一個把舊規則徹底反轉過來的美國總統,還有一個對未來有著自己想法的中國。梅克爾本周四抵達北京的時候,已經是這位聯邦總理的第11次中國之行了--但沒有什麼事情是按部就班的。如果不趕快反省一下自我,在風口浪尖上的德國和歐洲正面臨被碾壓的風險。"

評論接著寫道:"中國人如今已經作好了擁抱這位女總理的準備。無論是巴黎氣候協議,伊朗核協議還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在有關貿易、和平和地球未來的關鍵問題上,看上去美國站在一邊,而德國和中國則共同站到了另一邊。所以,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也讓對中國和德國這完美一對的讚美之辭如雨點般落下。'當今世界兩支公認的重要穩定力量'。"

作者隨後筆鋒一轉寫道:"但是這種表面上的一派和諧不能夠掩蓋德國和中國之間日益增長的相互猜疑。北京口口聲聲的說會捍衛自由貿易,但實際上它比川普的美國更加奉行保護主義。不願觸碰基本的結構性問題。市場準入机制仍被加以重重難關。技術轉讓經常是在被迫的情況下進行。最重要的是:德國年復一年只用專注生意,把棘手的地緣政治問題留給美國去解決的時代終於過去了。與美國相比,未來的中國更具挑戰性,對於歐洲來說尤其如此。"

梅克爾的四項任務

《南德意志報》在另一篇文章中羅列了梅克爾此行的四項任務。第一個與市場準入机制有關,作者寫道:"2017年習近平以嘉賓身份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的山區裡就自由貿易發表了一次值得關注的演講,讓世界為之振奮。然後就沒有了下文。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繼續系統性的將自己與世界隔絕。如今,本國的企業受到特殊照顧已經是公開的事情。政府的公立醫院必須在政府規定的名錄中挑選醫療設備,裡面找不到任何歐洲廠商。中國的列車製造商中車集團用一種打分制招標:中國企業從一開始就能夠多得10分,中外合資企業能得到5分,境外企業0分。結果就是,最好的競標者往往無法中標。根據經合組織的一項調查,中國目前在針對境外直接投資的開放程度上排名第59,最後一名為62。"

作者認為,梅克爾的第二個任務是網路安全。指出:" 超過40%的企業擔心,它們的數據不在安全。根本原因是中國去年夏天推出了所謂的'網路安全法'……在華企業必要的時候必須將手裡的數據交給國家安全部門。未經中國允許,在境外存儲數據的企業可能會失去營業執照。"

第三個任務還是與經濟有關,涉及中國對境外投資者的強迫性合資政策。作者寫道:"在許多領域,外國企業只能和中國夥伴一起從事生產活動,平分利潤--這是一種中國特色……如果不願意合作,就不能在中國做生意。"

第四個任務涉及中國政府強制境外企業設立黨支部的政策。文章指出:"許多企業在過去的近個月裡都成立了黨支部--既包括搜索引擎百度也包括年輕的初創公司。黨的幹部到哪裡都想擁有話語權……許多外國企業和合資企業也被要求設立黨支部,一會兒要會議室,一會兒要求優先提拔黨員……德國商會甚至已經發出警告:德國公司有可能會'從中國市場撤出,或重新考慮投資的決定。'"

"恐懼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則以"恐懼中國"(Angst vor China)為題,展望梅克爾的此次訪華。文章在開頭寫道:"梅克爾在非公開的場合曾經表態稱,中國在世界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是她任期內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但如今她在踏上第11次中國行之前,頂著傳統盟友美國的壓力,把中國提升為'戰略夥伴'。她想要和這個人民共和國一起反對一意孤行的川普,捍衛'多邊主義'。這一友好的姿態馬上就被北京回絕,中國駐柏林大使抱怨稱:中國經濟在 '繼續開放'的同時,德國'保護主義的傾向'抬頭。德國政府如今想要更加仔細的評估,來自中國的投資可能不是出於私有企業的盈利預期,而是中國政府從戰略考量出發予以財政支持的行為。不惜一切的通過收購德國技術來佔領世界市場。"

作者隨後寫道:"這就為此次訪問定下了基調。德國經濟界雖然目前仍然能夠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收獲豐厚利潤,但中國已經變成了它最大的對手。中德關係中已經出現了恐懼因素。而這在不久前還是無法想像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