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德國

德語媒體:歐盟關稅迫使歐企減小對華依賴

2024年6月14日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之決定,依然是德語區各大報刊爭論的話題。《商報》刊發了一正一反兩篇評論,《經濟周刊》則刊登一篇專欄文章,分析加徵關稅的利弊。

https://p.dw.com/p/4h3EY
寶馬的部分電動車型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回歐洲。這些汽車也將面臨歐盟對華懲罰性關稅。圖為寶馬位於沈陽的工廠。
寶馬的部分電動車型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回歐洲。這些汽車也將面臨歐盟對華懲罰性關稅。圖為寶馬位於沈陽的工廠。圖片來源: 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歐盟對華汽車關稅正確嗎?」為題,同時刊登了一正一反兩篇評論。正方作者讚揚了歐盟捍衛自由貿易、打擊不正當競爭的舉措。

「根據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IfW Kiel)的調研,中國最大車企比亞迪收到的直接補貼已經從2020年的2.2億歐元猛增至2022年的20多億歐元。因此,德國總理以及聯邦政府竭力阻止歐盟出台懲罰性關稅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他們擔心北京的反制措施。」

「去年,寶馬、賓士、奧迪、保時捷等德國高端車企總共只向中國出口了38萬輛汽車,而中國汽車市場去年總銷量則高達2500萬輛。換而言之,為了一小撮在德國境內生產並出口到中國的汽車,德國政府甘願進行政治冒險。這就是所謂的附庸政治。」

「布魯塞爾有充分的理由宣佈懲罰性關稅,因為歐中貿易並不公平。如果政府不及時採取行動,會釀成怎樣的後果?其實德國的太陽能產業已經親身經歷過。令人驚訝的是,德國政界以及經濟界如今竟然如此難以吸取以往的教訓。」

「德國車企的老總們非常清楚:中國競爭對手正在接受政府的大規模扶持。他們也明白這早已不再是健康的競爭關係,而是由國家挑起的惡行競爭。然而,他們卻接受了這一點,因為他們完全依賴於中國市場。」

「如果歐盟允許中國這般的專制國家制訂國際競爭規則,就會喪失權威和信譽。所以宣佈懲罰性關稅是正確的舉措。」

數以千計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從德國不來梅港進口歐洲市場
數以千計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從德國不來梅港進口歐洲市場圖片來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反方作者則擔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會損害歐洲的綠色能源轉型之大計。

「歐盟宣佈的懲罰性關稅將會錯失其目標。它既不能保護歐洲本土的汽車產業,也無助於歐洲的消費者,更無助於氣候保護。其結果就是歐盟阻礙了競爭、徒增了漲價風險,並且導致歐洲和中國市場脫鉤,後者被認為是當今全球最具創新性的市場。」

作者認為,歐洲車企在中低價電動汽車方面乏善可陳,導致消費者寧願繼續購買燃油汽車。如果歐盟再出手阻擋中國車企,歐洲的電動化轉型就會進一步遲滯。此外,歐洲企業的中國業務也可能受到中國反制措施的影響。

「更大的影響可能來自中國方面限制供貨。目前,中國企業不僅僅是全球最主要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還掌控著幾乎所有重要原材料的開采和加工產業,比如稀土、比如鈷。誰想在這個領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誰就是自取滅亡。」

數以千計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從德國不來梅港進口歐洲市場
數以千計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從德國不來梅港進口歐洲市場圖片來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最新一期的德國《經濟周刊》則刊登了由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DIW Berlin)所長弗拉徹爾(Marcel Fratzscher)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對華汽車關稅是危險的妥協」為題,分析指出,懲罰性關稅一方面確實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確實可能起到反作用。

「誠然,德國聯邦政府也一再用巨額補貼扶持本國產業,不論是新冠疫情期間的財政補貼,還是如今為部分工業企業提供能源價格折扣。我們的歐洲鄰國也頻頻抱怨德國慷慨地為本國企業網開一面、幫助後者獲得歐盟規則之外的補貼,從而扭曲了市場競爭、損害了歐洲其他企業的利益。但是,這些補貼的規模顯著小於中國政府提供的補貼,而且德國政府補貼是有時間限制的。」

作者認為,相比對中國反制措施的擔憂、歐洲車企在華生產汽車同樣受到歐盟關稅的影響,懲罰性關稅有利於捍衛公平競爭原則的論據更具說服力。「長期以來,德國的外貿政策都由重商主義思想主導,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長期的全球公平競爭。太陽能產業流失到中國就是例證之一。」

「歐洲和德國必須小心避免重蹈過去的覆轍,避免產生大規模的對華單向依賴。這種依賴不太會在雙邊貿易中產生,而更容易產生於直接投資以及原材料領域。目前,德國最大的40家企業平均約有25%~30%的利潤來自於中國。中國在稀土、鋰等關鍵原材料方面主導著全球市場,因此一旦出台相關限制措施就會對外國企業造成非常大的干擾,急劇抬高成本。德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依賴中國,這使得我們容易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遭到勒索。」

比亞迪的歐洲攻勢

「短期而言,放棄懲罰性關稅確實能帶來一些好處:德國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加便宜的電動汽車,有助於加快交通領域的能源轉型。這還能減少各界對德國企業遭受反制的擔憂。但是從長遠而言,放棄懲罰性關稅會導致電動汽車的生產和研發愈發轉移到中國等地,從而讓德國以及歐洲喪失創新能力以及高端就業崗位。」

「而且,歐盟的懲罰性關稅也會迫使德國車企削減其中國工廠的產能,或者至少不增加其在華產能,這也是另一個積極因素。因為德國企業必須盡快削減不對稱依賴性。尤其是那些大型工業企業,往往一遇到困難、一遇到虧損就要求(歐洲)政府扶持。如果企業冒險、卻讓政府去為風險擔保,那麼國家也有權利乃至有義務要求私企管控風險。現在的懲罰性關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個意圖。」

作者在文章末尾也表達了他的一大擔心:歐盟出台的對華懲罰性關稅遠遠低於美國,而這很有可能是德法妥協的結果,這可能導致中國政府加大補貼力度,讓本國車企盡快在歐洲站穩腳跟。「這可能是最糟糕的結果:儘管存在懲罰性關稅,中國產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仍在上升。同時,中國政府對歐洲尤其是德國企業施加反制措施。所以,更明智的方案應該是:歐盟和美國方面加強協調,避免大西洋兩岸陷入補貼與制裁競賽。」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