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民主國家拿什麼抵抗中國模式?

2021年5月13日

《商報》刊評指出,面對中國的不公正崛起,歐洲切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應當堅持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價值觀。《世界報》刊登的聯邦議員客席評論則認為,民主國家應當打造超越北約的價值觀聯盟來抵禦中國模式的擴張。

https://p.dw.com/p/3tLiJ
Symbolbild Handelsbeziehungen EU - China
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歐洲不能被貿易保護主義誘惑"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一方面,歐洲需要摒棄"以貿易促轉變"的幼稚對華政策,另一方面,歐洲也不能被美國用作與中國脫鉤的工具,而應當堅持自由市場經濟之原則。

文章注意到,歐盟正在醞釀禁止接受政府補貼的外國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而這種做法頗有雙重標準之嫌:"難道歐盟就沒有幾十年如一日地補貼本國農民,以至於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毫無還手之力?難道飛機製造業巨頭空中巴士,就不是用國有資本打造的?難道在歐洲大陸上就沒有無數的國資參股的企業?難道通過貨幣政策手段人為壓低的利率,就沒有肥了各國財政部以及各企業高管的腰包?"

"當今歐盟的干涉經濟戰略,當然首先是為了對付中國。誰又能否認中國正是通過不公正手段崛起成為經濟超級大國、而且依然在變本加厲地使用這些手段?"

文章接著指出,當前歐盟對華政策主要矛盾在於:一方面歐中經貿依然意味著巨大的商機,但另一方面,對一個專制國家形成巨大依賴,也蘊藏著巨大風險。作者隨後問道:面對中國的經濟霸權,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是否為明智的手段?

"與美國等志同道合的市場經濟民主盟友共同向北京施壓,這絕對是必要的。因此,歐盟在拜登就職前匆忙出爐歐中投資協議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舉動。但是,歐洲是否應該與美國一道執行對中國脫鉤的戰略?絕對不能!"

"這種戰略的政治以及經濟風險對於歐洲以及德國將是難以承受的。作為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中國、歐盟和美國互為重要經貿夥伴。緊密的聯繫也造成了易受傷害,德國尤甚。"

作者指出,"貿易促轉變"、"政治歸政治生意歸生意"等對華政策認知無疑是幼稚的,過去幾十年歐洲企業從中國賺取高額利潤的模式也不再能持續。"但是,一個甚至都沒有能力形成統一外交政策的國家聯盟,妄想去教訓超級大國中國,這種認知同樣幼稚。"

"這並非是說,我們要和美國與中國保持同等距離。歐洲需要和大西洋彼岸的價值觀盟友並肩戰鬥,但是也不能放棄以地緣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利益政治。歐洲需要一個價值觀導向的外交政策,而這種價值觀也包含經濟方面。即:市場經濟的理念。它包括自由貿易的益處、市場競爭的積極作用、壟斷的危險性等。美中兩強爭霸並不會造成上述理念失效。不過,歐洲在市場經濟理念上也絕非什麼模範。"

"但無論如何,面對美中之間的史詩級爭鬥,歐洲絕對不能動放棄市場經濟理念的念頭。歐洲外貿政策的宗旨必須是:盡可能地開放。"

"因為,西方的最大危險其實來自於內部、來自於西方社會自身,尤其是西方否定自身價值觀之時。而市場經濟理念就是西方價值觀的一部分。"

Symbolbild NATO - China
民主國家對抗中國,不能只靠北約圖片來源: Ievgen Chabanov/Colourbox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刊登了一篇由聯邦議會綠黨議員Omid Nouripour和社民黨前議員Hans-Peter Bartels聯合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西方需要構建超越北約的對華新聯盟"為題,指出只要西方不團結,中國就能不受阻礙地向世界霸權之路邁進。

"如今,自由民主體制所遭受的壓力並不僅僅來自外部,也來自於內部。威權統治的擁躉比我們此前想像的要更多。不僅僅是俄羅斯的普丁、白俄羅斯的盧卡申科,更有土耳其的艾爾多安、巴西的博索納羅、美國的川普这樣的案例在證明:致命的反民主趨勢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即便在這些國家之外,內部政治的極端化也在加劇。因此,一些人如今開始把中國模式當作典範:經濟出色、數字化程度高,而且在防疫方面也有不錯的成就。"

"在這場正在成型的全球性衝突中,誰又能代表自由西方呢?誰又能屬於自由西方呢?全體民主國家又能發出怎樣的一種聲音?民主國家又想怎樣來抗衡中國式帝國主義?是各自為戰,還是形成一套戰略?"

作者接著批評說,歐盟以及德國一面出台對華制裁、向東亞派遣軍艦,另一方面卻又繼續堅持"以貿易促轉變",彷彿這種打敗了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策略能夠照搬到21世紀一般。"難道經貿聯繫與普世人權真的能永遠互相分離?難道民主國家就沒有資助專制中國的鎮壓機器?難道民主國家就沒有為中國經濟的地緣政治擴張出力?"

文章呼籲,民主國家必須盡快打造新的聯盟,而既有的北約框架是用來對付前蘇聯的,並不足以對付當今中國。即便是七國集團組織也不足以應對自由民主體制所遭受的挑戰。

"我們需要能夠囊括大西洋以外地區的新的同盟與對話平台,吸納澳洲、新西蘭、韓國、日本、印度等國。由於殖民歷史等因素,這些國家並不一定認同自己是'西方國家',因此新的民主抗爭陣營不應當糾結於名稱,而應當圍繞自己的價值觀。"

"因為自由民主並不在乎東西南北,也不在乎亞美歐非,更不在乎種族或者宗教。人權、法治、分權、民族自決、代議民主是普世價值,而不僅僅是'西方價值'。它們是經由艱苦奮鬥得來的、維系當今人類自由秩序的原則,適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