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緬甸重回中國懷抱

達揚(摘編)
2020年1月20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高調出訪緬甸,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20年來首次訪問緬甸。

https://p.dw.com/p/3WUMg
Mynmar | Xi Jinping auf Staatsbesuch
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基於糟糕的人權記錄,緬甸同西方的關係漸行漸遠,而與此同時,緬甸同中國的關係卻越來越密切。《新蘇黎世報》以《緬甸又回到了中國的懷抱》為題,介紹了緬中關係的現狀。文章寫道:

"周六晚間,習結束了對緬甸為期兩天的訪問行程。此次緬甸之行的官方說辭是為了慶祝兩國建交70周年,但除此之外也還有更為重要的理由:美國和歐洲對緬甸實現民主化的短暫熱情早已降溫,目前同緬甸的關係已經日漸疏遠。當年象徵人權和民主的偶像翁山蘇姬在西方已經名聲掃地。八年前,西方企業一度曾非常看好緬甸的發展潛力,但現在敢於去緬甸投資的企業已經寥寥無幾。有鑑於此,緬甸再度將眼光投向東邊的鄰居,而作為鄰居大哥的中國對此自然是樂觀其成。

盛大的歡迎場面、充滿贊譽的外交辭令以及中國開足馬力的宣傳機器都在口徑一致頌揚中緬友誼:在同習近平舉行會談時,翁山蘇姬身著紅黃相間的民族服裝,也就是中國國旗的顏色。翁山蘇姬在講話中稱,作為鄰國,雙方除了緊密合作別無選擇。2016年,翁山蘇姬以實際上的政府首腦身份首次出訪即選擇了北京,當時她也做出類似表述。但今天的緬甸顯然同中國走得更近了。"

習近平出訪緬甸前夕,中國媒體發表評論稱,當年緬甸走向了親西方的歧途,現在只有中國才能將緬甸救出泥潭。《新蘇黎世報》接著寫道:

"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訪問緬甸期間,雙邊都沒有提及影響中緬關係的爭執焦點-密松水電站問題。計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建造的這座水電站設計發電能力為六百萬千瓦,2011年,時任緬甸總統的吳登盛突然叫停了該項目,使中緬關係一度進入冰凍期。這一項目被叫停令北京感到顏面盡失。而對緬甸來說,叫停該項目可能導致的賠償似乎代價過高。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近來非常熱絡的對華關係是否能促使該項目得以完工,或者對項目進行重新規劃以平息當地民眾強烈的批評呼聲。"

70 Jahre VR China | Einzelkind
中國街頭的計劃生育宣傳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L. Jianshe

中國統計局上周發布了一條壞消息:中國出生率已經降至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去年新生兒出生人數同比下降4%,新生兒數量幾乎同六十年前大飢荒的年代相當。《法蘭克福匯報》以《一胎化政策的悠長陰影》為題,報導了中國所面臨的嚴重人口危機。文章寫道:

人口學家多年前就曾對新生兒數量下降會造成的嚴重後果提出警告:中國會面臨未富先老的危險。根據預測,2050年時,中國勞動力人口將比2018年下降24%。2030年時,中國人平均年齡為43歲。而這一發展對就業市場和養老體制就會帶來直接後果。老年貧困問題的風險將明顯提升,女性更是首當其沖。

鑑於人口發展不均衡的局勢日益明顯,中國於2016年取消了一胎化政策,但這一切已經為時過晚。出生率不僅沒有上升,而是在繼續下降。這一方面同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有關。中國女性希望晚婚晚育,更不希望因為生二胎而犧牲事業和個人自由。女性受教育程度同單身率和離婚率呈現正比。此外,教育、保健、住房以及養老費用高昂,也是很多家長不願生育的原因。

1980年代開始實施的一胎化政策對中國人養育孩子的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成了常態。很多年輕父母本身就是從未有過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