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誰來填補阿富汗真空?
2021年8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北約撤出軍隊,中印等鄰國開始摩拳擦掌試圖擴大在阿富汗的影響力。畢竟這裡不但物產豐富,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西方在阿富汗留下真空,北京在此展開擴張主義行動,引起新德里高度關注。最近幾周,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可謂燃放了外交煙火,以阻止阿富汗進一步滑向中國勢力範圍。他很清楚,因經濟挑戰和新冠大流行瘟疫遭到削弱,印度西部地區有可能在戰略棋局中脫離中央政府控制。而自2001年美國人介入以來,印度人已為穩定阿富汗局勢提供了10億美元以上資金。根據印阿夥伴關係協定,新德里還提供了約3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並捐贈巴士、修建公路、水壩、學校、醫院以及喀布爾議會大廈。在2020年日內瓦舉行的阿富汗會議上,蘇傑生談到了印度『在阿富汗所有34個省的400多個項目『。」
「當然,只有在美國控制住塔利班的情況下才能有這種民主建設。因為,新德里指責伊斯蘭分子支持巴基斯坦人爭奪克什米爾,直到6月,才正式與其建立聯繫。阿富汗也應與大鄰國伊朗和印度啟動三方會談。在印度,這是與北京的一種困難的權力平衡:可以一起嘗試接受阿富汗大部分地區的塔利班,但阻止其在邊境地區的影響。但是,考慮到自己在阿富汗的計劃,印度的大對手中國是否對此感興趣,尚存疑問。這也是印度人與在莫斯科、德黑蘭和華盛頓的夥伴保持密切聯繫的另一個原因。」
周一,德國的「巴伐利亞」號巡防艦啟程開始其為期半年的印太使命。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本次德國軍艦遠航,標誌著德國安全政策的重大轉變。評論寫道:
「2012年,時任德國總統的科勒(Horst Köhler)曾表示,對於倚重對外貿易的德國來說,』必要情況下,可以採取軍事行動捍衛海上通道。』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強烈的批評浪潮,以至於科勒最終不得不引咎辭職。2019年,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 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在一次原則性演說中首次提及向印太海域派遣一艘巡防艦的想法,當時也只是收獲了反對黨的批評和嘲笑:德國巡防艦具備遠航能力嗎?
然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的霸權主義並不只是對德國經濟的一項挑戰。德國和歐盟還必須強化同印太地區民主政體的關係,其中也包括派出軍艦這類軍事聲援行為。去年九月,德國政府制定了印太戰略,其中制定的戰略目標也為本次巴伐利亞號的行動奠定了基礎。
巴伐利亞號前往印太,雖然只是為了完成一次使命,但卻是德國在安全政策方面履行諾言的重要一步: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範圍也不再侷限於歐洲。」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