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烤炙回歸紀念日
2012年7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明報》評論分析港人怒火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必須看到現時香港人的怒火何來?可以說有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曾蔭權管治7年劣績斑斑,民怨四起,在他下台時爆發出來。第二把火是李旺陽事件,內地處理極差。第三把火是梁振英的僭建醜聞,加上他的強硬政治,導致火上加油。"
關於現任特首曾蔭權,明報發表總結性社評《能力願景品德劣,曾蔭權辜負港人》"7年實踐清楚顯示,曾蔭權論能力、願景、品德三方面,都不及格,AO(政務官)治港神話破滅,樓市政策冥頑靈觸發地產霸權質疑,貪腐醜聞更令香港公僕廉潔奉公形象蒙污。7年前,港人曾經滿懷希望,7年後,曾蔭權辜負了港人的期望。"
而候任特首梁振英,在競選中高調譴責對手唐英年住宅僭建,喪失了基本的誠信,自己卻在十五周年慶典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裡,陷入同樣的醜聞,輿論一片嘩然。專欄作者小雲在《蘋果日報》的文章中說:"心術不正的政客,都愛玩弄語言,蠱惑人心。這種人一旦手握權位,必定顛倒是非,敗壞社會風氣,絕非社稷之福。香港人必須站出來,拒絕由謊話連篇的人領導香港。"
香港有問題,但根源不只在香港。《信報》有多篇文章,將視野放到十五年來的香港發展。習廣思在《迷失的十五年》一文中說,"歷史幾乎都大家開住玩笑,閱讀報章舊文,大家才恍然發現這十五年間,由冀盼到失望,由恐懼到捍衛,十五年的迷失,到眼下確切感到強烈的危機感,累積下來的民怨已到達到高峰。"
《蘋果日報》也刊發台灣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文章《香港回歸十五年有感》。蘇貞昌說,"當胡錦濤訪港成為香港今年的治安大事,肅殺多於喜慶時,當年鄧小平允諾的五十年不變,其實已淪為歷史空洞的回音,對香港當下的現實更增添嘲諷意味。""十五年來,香港和中國的連結越來越深,但經濟越深化,依賴越加重;社會越交往,衝突越增加。港人治港成了空話,在上有中央政府老大哥的情況下,從政治人物到商界領袖,甚至到傳媒老闆,人人心中都劃有一道自我設限的紅線,曾經生氣勃勃的新聞自由與活力創意,只剩下更多的禁忌與消音。但正如歷史的潮流,當劃給人們的紅線越多,反彈也就越大,當習以為常的自由被剝奪,人們渴求自由的動力也越強。 "
「七一」慶典變葬禮?
在很多香港人心中,"六四"人權人士李旺陽不明不白的死亡,使得"七一"慶典變成了一個悲憤的葬禮。香港《信報月刊》7月號呼籲《中央治港政策再檢討》,其中回顧"八九"民運說:"特區政府成立初期,由於經歷過八九民運之痛,習慣生活在英國治下自由制度的港人,對回歸一個極權的共產國家,必定諸多抗拒,不少人選擇移民。一些民主派頭面人物甚至有被抓去坐牢的最壞打算。"
《蘋果日報》本周連發兩篇文章評論哈佛教授傅高義的《鄧小平》。第一篇的作者是"六四"學生領袖王丹,他指出傅高義在這本書中對鄧小平下令開槍鎮壓民運充滿同情和理解,是站在專制者的立場說話,顛倒是非,錯得離譜,充分反映出部分西方的中國研究學者的誤區所在。
另一位作者李福鐘教授則認為,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傅高義這本書並沒有太獨到的研究創見,製造輿論、提供主流資訊傳播媒體一個方便的思想懶人包,是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它的深度訊息是,美國學術界的中國通們,已經迫不及待要利用其西方世界的學術光環,向中國當局索討一些好價錢。"
不僅僅是涉及"六四"的大事令香港人憤怒,而且越來越多的內地新聞讓香港人感到不安。專欄作者健吾在明報發表的文章《祝回歸快樂》中,談到陝西政府強制村民馮建梅墮胎的事件,提醒港人說:"到時,你還會說得出那種在親子王國常見的港媽發難句式:'發聲會讓我有飯吃嗎?發聲會令我淘寶有八折嗎?發聲會讓我生活更好嗎?發聲會讓我兒子默書一百分嗎?發聲會讓我老闆發我爛渣嗎?發聲會讓我跟朋友更友好嗎?發聲會讓我老公更愛我嗎?'各位港爸港媽,如果你覺得一國兩制已死,那麼你有心理準備,你的子女有可能要面對這些危機嗎?"
作者:長平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