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陸火星 中國太空計劃繼續推進
2021年5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時間5月15日早晨,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根據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的報導,「天問一號」凌晨1點多進入火星軌道,4時許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歷經3小時左右的飛行之後進入火星大氣,再經過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沖,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局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台並開展巡視探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指揮部發去賀電,表示這次成功著陸,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並使得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於2020年7月發射了「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經歷1次深空機動和4次中途修正,於今年2月10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進入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它是去年夏天人類向火星發射的三枚探測器之一。美國發射的「毅力號」(Perseverance)已經在今年2月18日著陸火星。而另一枚由阿聯酋發射的火星人造衛星沒有登陸火星的計劃。
NASA表示祝賀
各大國際媒體都關注了「天問一號」的最新進展。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副局長楚比興(Thomas Zurbuchen)在推特上發表帖文對中國「天問一號」工作團隊表示祝賀。「和世界科學界一起,我期待著中國本次火星任務,為全人類瞭解這顆紅色星球帶來重要貢獻」,他寫道。
此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成功將探測器送上火星地表。前蘇聯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實現過一次成功著陸,但是隨後就與探測器失去了聯繫。在火星上著陸被視為技術難度極高,著陸階段存在環境不確定、著陸程序複雜、地面無法干預等難點,再加上火星和地球之間距離遙遠,地面技術人員操作又受到延時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人類送上火星的探測器中,只有差不多一半成功實現了著陸。
按照計劃,「祝融號」火星車在著陸之後,會在火星上執行為期至少3個月的探測任務。這台以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命名的火星車,總重大約240公斤,依靠張開的太陽能電池板來獲取能源。它身上還攜帶了用於測量火星表面土壤構成、地貌結構以及氣候條件等數據的儀器。
中國的太空雄心
法新社指出,隨著首次登陸火星的成功,中國在追趕美俄這兩個太空領域傳統大國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相關報導還回顧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歷程,包括1970年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2003年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以及2008年第一次實現「太空漫步」。
由於中國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ISS)項目,所以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自己的宇宙空間站。2011年中國發射了首個試驗型空間站「天宮一號」,並成功完成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2016年「天宮二號」空間站發射,兩名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了30天。
今年4月,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宮空間站的首個艙段「天和」核心艙。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的構建。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中國在航天領域還有不少新的動向:「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預計在5月內發射,將會為空間站送去燃料和補給物資;與此同時三名航天員正在進行準備,預計將於6月份搭載「神舟12號」進入空間站,駐留3個月時間。
官方媒體新華社周六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無意參與所謂「太空領導權的競賽」,但是將會致力於「揭開宇宙的秘密,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做出貢獻」。
(德新社、法新社、新華社)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