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赴台積電移機典禮 稱「美國製造業回來了」
2022年12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積電位於亞利桑納州(Arizona)鳳凰城的新工廠,於12月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路透社報導,台積電表示其投資金額將比預期高3倍以上,達到40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宗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6日親自出席移機典禮,對此投資案表示強烈歡迎.並在現場發言時向眾人宣告:「各位,美國製造業回來了!」並表示「美國將在未來幾年晉陞至一個更好的地位引領世界經濟」。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亞利桑那州廠第一期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4奈米晶片,較最初宣佈的5奈米更先進,並同時展開第二期工程興建,預計2026年可生產3奈米。他粗估,若兩廠如期開工,晶片年產量可達60萬片,年收入則有望達到達100億美元。
就業方面,劉德音也表示,新工廠預計可為美國創造13,000個新的工作機會。
與拜登同場出席典禮的企業領袖還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美光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和英偉達(Nvidia)執行官黃仁勳等人。
庫克在現場表示:「隨著台積電在美國建立新的根基,我們期待未來幾年擴大與台積電的晶片合作。」而黃仁勳在典禮前也告訴路透社:「將台積電引入美國是一個投資高招,對這個產業來說更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發展。」
包含蘋果、英偉達和超微半導體公司(AMD)在內等台積電主要客戶,目前都表示自己的晶片預計將在亞利桑那州新廠生產。
遭批「掏空台灣」
隨著廠房部分完工,台積電先前外派約500名工程師赴美,引發台灣內部對此決定產生「人才遭掏空」的質疑。
中國《人民政協報》12月3日也對台積電赴美設廠發表評論,抨擊台灣執政黨民進黨及總統蔡英文,正在「成功地」把台灣人稱「護國神山」的台積電賣掉,台積電將變成「美積電」。
文中更援引民進黨前立委蔡正元的看法稱,「全世界都認為晶片法案是用來支解台積電的,台積電高階晶片廠若搬去美國,台灣就會失去護國神山,國際競爭優勢將被英特爾(Intel)擊垮。」
美國在今年8月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簡稱晶片法案),將為其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提供約520億美元的補貼,並為價值約240億美元的晶片廠提供投資稅收抵免。評論指,儘管美國制定法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針對中國,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某種程度也是在直指台灣。
面對上述質疑,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及總裁魏哲家也都趁演講機會對外澄清說明。台灣中央社報導,劉德音日前出席三三會11月例會時說,台灣並沒有人才外流的問題,國內外每個新廠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師,且人數與員工數相比很有限,沒有這樣疑慮。
根據台灣遠見雜誌報導,魏哲家日在一場校園演講後,面對設美赴廠恐淘空台灣半導體、步入日本後塵的質疑,他回應:「門都沒有」,並表示:「台灣努力了30多年,怎麼可能被擊倒」。
台灣大學電機系博士曲建仲也撰文道,「這是讓台積電轉型為『世界級』企業的大好機會,同時帶領相關半導體供應鏈登陸歐美,順利打入全球各大晶圓廠。」《紐約時報》分析也指出,台積電3奈米晶片在2026年量產時已非尖端技術,表示最關鍵技術仍會根留台灣。
全球晶片供應鏈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合約晶片製造商,也是美國各大設備、硬體製造商的主要供應商。法新社6日報導,台灣在製造手機、汽車或戰鬥機等高階晶片扮演了主導地位,但由於近期中國不斷加大其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引發人們在半導體供應鏈上對過度依賴台灣的擔憂。
「幾乎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包括汽車公司和任何需要使用晶片技術的公司,都在為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捏一把冷汗。」科技分析師Rob Enderle告訴法新社,「因此出現了大規模急於將製造業移出這兩個國家的現象。」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也陸續發生問題,導致汽車等設備晶片短缺。白宮去年一份關於供應鏈問題的報告指,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僅佔全球總量的12%,低於20年前的37%。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迪斯(Brian Deese)表示:「台積電在將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業帶到美國,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工業政策副主任Ronnie Chatterji則稱,亞利桑那州新廠將可以滿足「美國對先進晶片的全部需求」。
不過台積電還表示,設立新廠還有諸多挑戰要面對。其一包括:由於晶片製造用水量大,而亞利桑那州大部分佔地都是沙漠,因此公司正計劃建立一個工業用水回收廠,盼能解決日益缺水的問題。
(路透社、法新社、《人民政協報》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