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改革已死,憲政當立

2011年9月21日

中國政治學者陳子明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啟的中國改革進程,曾經是抵制左派的利器,而現今卻已演變成當權者攫取暴利的工具。「為瞭解決當今中國的問題,必須建立憲政民主制度,實行民主監督下的市場經濟。」

https://p.dw.com/p/12dNU
改革派總理趙紫陽最後一次公開亮相圖片來源: 64memo

2007年,我在《領導者》雙月刊總第18期發表《憲政旗幟下的左右翼聯合陣線》一文,其中的一個小標題是"改革已死,憲政當立",提出:"當鄧小平拿掉胡耀邦、趙紫陽兩任支持政治體制改革的總書記,在'六四'大開殺戒後,專政右派大權獨攬的局面就已經很清晰了。專政右派掌權的結果是什麼,吳敬璉說是'權貴資本主義',吳思說是'資本-官家主義'。改革曾經是反對專政左派的利器,現在卻成為專政右派攫取暴利的工具。"

2008年12月,香港夏菲爾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是王俊秀策劃,陳子明、余世存等著《中國改革的末路》;另一本是王俊秀策劃,余世存主編的《改革之死》,陳子明寫序《一百二十年和兩個六十年》,陳永苗寫總論《給改革一個死刑判決》。據沙非公在《民主中國》揭露,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開會傳達中共中央宣傳部文件說,最近有兩件大事情:一個是有人在香港出版否定改革的書籍,二是《零八憲章》。這裡所說的否定改革的書籍就是《改革之死》。

此後,王俊秀與陳永苗等人創辦後改革研究所和後改革網站。該網站匯集了大批支持"改革已死"的言論。可惜現在網站已經被封閉,大家已經看不到這些資料了。

微博興起後,"改革已死"、"後改革"的言論蔚然成風。發表此類言論的不僅有公共知識分子和維權者,也有企業家、學者和體制內的幹部等。個別的微博言論雖然常常被刪除,但這樣一種思潮的流行已經無法被完全封堵了。

我們說"改革已死",首先是承認改革曾經活過。在1980年代,中國上上下下確實有一種改革的共識,改革的結果基本上是屬於"帕累托改善",即"在沒有任何人受損的情況下有人受益的一種社會變革"。"六四"以後,鄧小平關閉了政治體制改革之門。進入1990年代後期,"權貴"階層初步形成,他們逐步壟斷了經濟成功的機會之門。2001年中國"入世"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具有重大意義的經濟改革措施出台。"改革已死",並不是我們的一種願望,而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種現實。

權貴階層從來不會自覺自願地進行有利於大多數民眾的改革。毛澤東時代的掌權者,也沒有真心實意地想要削減自己的權力與特權。"非毛化"改革是體制內外的政治反對派不屈不撓鬥爭的結果,尤其是有數百萬人參加的四五運動的結果。今天,即使是"黨內差額選舉"、"取消政法委"、"取消部黨組"之類中共十三大已經通過的政治改革措施,當權派也不會接受。換一個角度來說,即便是當局回到中共十三大路線,體制外的反對派和廣大民眾也不會感到滿意。為瞭解決當今中國的問題,必須建立憲政民主制度,實行民主監督下的市場經濟。

作者:陳子明

責編:達揚

作者簡介: 陳子明,1952年生人,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生物學碩士,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民主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曾擔任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並在其主辦的《經濟學周報》中倡導改革。多次因政治原因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