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其他風險: 如何在飛機上保持健康
2020年3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們往往會認為機艙是細菌的理想家園。但實際上這是不公平的: 雖然機艙有助細菌滋生, 但乘坐飛機出行仍是跨國旅程的首選方式。例如目前仍沒有證據顯示, 身處機艙上會比排隊安檢時更易被傳染。在飛機上染病的機會也不會比在普通辦公室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 (WHO) 的資料, 機艙中的空氣在一個小時內會被完整地更換20到30次。為此, 一些新鮮的空氣會被從艙外向艙內注入, 而剩下的空氣則會被循環再用。先進的飛機上更設有HEPA高效濾網, 有效阻隔細菌甚或病毒。
在機艙上未發現流感病毒
在2018年的一個研究中, 研究員從10架飛機中收集了近230份空氣樣本和表面拭子。但並未發現流感或感冒病毒, 儘管這些飛機是在流感高峰期的中期飛行。
然而如果你坐在生病的同行乘客附近的兩排座位之中,就比較麻煩了。如果附近有人在周遭咳嗽或打噴嚏, 染病風險幾乎與在汽車或公共運輸上一樣。
消毒劑與口罩有效避免感染
如果你想保護自己, 應在隨身攜帶消毒劑。在飲食之前, 也應用它清潔雙手和桌子。
為了保護他人, 在著涼後亦應戴上口罩, 它有效阻隔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沬。同時佩戴口罩也為身邊的人帶來安全感。對具有高度傳染性的人群的建議是, 他們或許可以延後航班。此外航空公司亦有權拒絕傳染病攜帶者登機。
危險的宇宙輻射?
實際上, 來自太陽和宇宙深處的高能量原子粒子不斷轟炸地球, 由這些粒子形態所組成的整體則被稱為宇宙輻射。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就像天然的屏障一樣, 可以攔截許多粒子。
這意味著,你越靠近地球表面, 輻射就越低。而赤道地區上有最厚的屏障, 最薄的則在南北兩極地區。這是因為磁場形狀和南北極上空較薄的大氣層所致。
對偶爾執勤的飛行員未構成健康威脅
在飛行期間吸收的輻射劑量不單取決於飛行高度丶時長, 更取決於飛行路線。
德國聯邦輻射防護局認為, 高空飛行對偶爾執勤的飛行員並未構成威脅, 甚至對孕婦和小孩也是無害的。
根據以上觀點, 一程往返法蘭克福與紐約的飛行就會攝入100微西弗 (輻射劑量對生物組織的影響程度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 而人均每年的輻射攝入劑量為2100微西弗, 所以一程長途飛行只增加了5%的攝入量。
但同時這也顯示了, 其實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可能受到過量輻射。所以, 健康官員正在調查輻射攝入量對機組人員所構成的潛在健康風險。
氣壓
遠程飛行的巡航高度保持在1.1至1.2萬米之間, 而機艙內的氣壓則保持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真實環境。
世界衞生組織稱, 在飛行期間血液的含氧量會減少, 但這對健康人士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對心肺功能弱丶血液異常乘客則存在風險, 他們需要額外的的供氧或避免乘坐飛機。
氣壓對耳朵的影響
相對較低的氣壓會為耳朵帶來一些問題, 而嚼口香糖丶吞嚥口水丶打呵欠可舒緩不適。
如果以上方法在飛機下降時都無效, 可以嘗試一下所謂的「閉氣加壓法」: 緊閉鼻子和口腔, 並用力呼氣。如果患有耳竇炎, 應避免乘坐飛機。
血栓
世衛指出, 每6000名中便有1名乘客在乘搭長途飛機後出現血栓。而這會導致盆骨或小腿的血管出現血塊, 其訊號是腫脹丶發紅和疼痛。缺少活動是造成血栓的原因之一。因為在飛機丶火車丶長途大巴上, 人們坐在狹窄的座位, 沒有足夠的空間伸展四肢。肌肉運動可加快血液流動, 而在長途旅途中, 雙腿的血管可能會受阻。
受限的活動是個問題, 特別是對高危一族來說。孕婦丶正在服用激素避孕的女性丶體重超重人士丶癌症患者和有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都是血栓高發人群。而世衛認為, 目前是沒有方法可以預防血柱的。
在飛行條件的許何下, 稍稍活動也無妨。很多航班都有指南, 告知乘客如何適當伸展, 以促進血液流動。
脫水
機艙的空氣濕度平均為20%, 只是讓大部份人感到舒適的一半濕度。保濕霜和眼藥水有助舒緩因過低的空氣濕度而造成令面部皮膚和眼睛乾澀的問題。平時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最好在長途飛行中改戴普通眼鏡。
世衛稱,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 表層皮膚的缺水會導致身體內的脫水。當然多喝水也是有益的。但請不要直接飲用衞生間的自來水, 免疫力不佳的人群更要避免。儘管機組人員經常監測機上的自來水品質, 但只應用於洗手。
綜上情況:祝您飛行愉快!
更正說明:本文的早前版本曾將放射性計量單位「微西弗」誤譯為「毫西弗」,現已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