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與普丁:私人交情與德俄關係

英戈.曼陶伊菲爾2005年8月13日

施羅德和普丁都把建立密切良好的德俄關係視為兩國外交政策的常數。事實證明,這樣做對雙方有利,但仍然有一個根本問題難以解決。

https://p.dw.com/p/72pD
德國總理施羅德(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05年漢諾威博覽會上同開一輛曳引車圖片來源: dpa

德國聯邦政府首腦與蘇聯及俄羅斯國家元首的交情為德俄兩國十五年來的關係打上了深刻的印記。蘇聯晚期時的柯爾與戈爾巴喬夫以及後來柯爾與葉利欽的交情是這樣,施羅德與普丁則更進一步,他們的私人交情看來達到了互相瞭解的地步,共同歡度聖誕節和生日聚會為此做了最好的注腳。

政治上,施羅德與普丁努力使德法兩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最近五年來,俄羅斯國家和政府高級領導人對德國的訪問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其中有兩國領導人的多次高層會晤、政府協商和由施羅德與普丁倡導的「彼得堡對話」,兩國社會精英借此機會聚集在一起,討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即使普丁的外交政策不時發生變化,但俄羅斯與德國的夥伴關係在普丁的外交中始終享有穩固的一席之地。普丁掌握德語,並有在東德的工作生活經歷,使他偏愛德國,這也許對兩國關係起到了某種作用。

施羅德的對俄政策迎合了普丁的對德政策。這位德國總理避免公開批評普丁的國內政策,只在私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說悄悄話的外交」促進了與莫斯科良好關係的發展,施羅德面對公眾把普丁稱為「純淨的民主派」,從而進一步把兩國關係推上了高峰,施羅德的對俄政策使施羅德成了普丁在歐洲的最重要政治夥伴。作為報答,巴黎-柏林-莫斯科軸心的建立加強了施羅德反對美國伊拉克戰爭的立場,2002年以後,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成了施羅德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

良好的德俄關係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兩國受益於興旺發展的貿易和經濟交往,俄羅斯向德國提前償還欠債使得德國財政部長艾歇爾得以改善其漏洞百出的財政預算。柏林支持俄羅斯參與八國峰會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給普丁帶來了好處,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和2004年烏克蘭危機的和平解決都可以算作施羅德的外交成就。由於普丁信任施羅德,俄羅斯最終接受了烏克蘭政治形勢發展的結局。

儘管德俄兩國有共同的利益、施羅德與普丁私人交情深厚,但德俄關係中仍有一個中心問題沒有解決:對於真正的夥伴關係來說,兩國沒有共同的政治價值。自蘇聯結束以後,俄羅斯既不是民主國家,也不是法制國家。鑑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歷,俄羅斯的政治精英和廣大居民對民主理念已失去嚮往,他們追求的是俄羅斯經濟現代化,棄民主原則如敞履。出自現實政治的考慮,施羅德接受了這樣的威權政治傾向,他和可能取代他的新總理梅克爾都無法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