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告別「平成」迎向「令和」時代
2019年4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即將退位,"平成"(內外、天地平和之意)時代隨之告終。這是一個對日本而言不很榮耀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日本經濟奇跡終結,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國民經濟體,社會老齡化,國家負債之多超過幾乎任何其它國家。日本國內有人叫它作"失去的數十年"。
之前,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佈,下一天皇時代年號為「令和」。此次年號不同以往選自中國古籍,出處為日本現存最早且極具地位的和歌集「萬葉集」的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平成"時代先後共有17位政府首相,其中只有4人任期超過兩年。是明仁天皇及妻子美智子保障了社會的穩定和可靠性。天皇夫婦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由接見自然災難的受害人給人民以溫暖;通過對不忘第二次世界大戰教訓的強調,成為日本民族道義良心的代表。借助安撫和忠告,明仁為天皇制注入了新的意義。根據戰後憲法,天皇被定義為"日本國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
走向現代
1989年1月7日,明仁登上"菊花寶座"。當時,皇室尚處於危機狀態。其父裕仁因戰敗而失去神性,親近國民的努力成效不彰。日本國民對這位靦腆君主過於敬畏。而裕仁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就宣告,要建立傚法英國的立憲君主制。他因此選定維寧(Elisabeth Gray-Vining)為家庭教師,以有助於培養兒子成為新型天皇。來自美國這位少兒書作家將外國思想和歐洲的君主觀植入少年明仁的頭腦。多年後,明仁不顧宮廷事務管理機構的反對,娶一位平民女性為妻,且親自教養孩子,並讓兩個兒子雙雙在牛津大學讀書。
親民天皇
明仁亦立志使天皇制跟上時代。他和皇後一起增加了公開露面的次數,重視貼近國民。1991年的一次火山爆發事件發生後,明仁夫婦身著平常服裝看望當事人,屈膝安慰他們。這一情景讓保守人士大為震驚,卻讓國民甚為感動,媒體為之歡呼。
由此,這對天皇夫婦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從那時起,明仁天皇夫婦常常與災難受害人握手、訪問老人院和殘障人設施,並總能找到恰當的、溫暖人心的話語。名古屋大學皇室研究專家河西秀哉(Hideya Kawanishi)就指出,"恰在平成時代,這樣的方式頗得人心,在這個時代,社會不公增加,很多人感到壓抑、沒有前途"。她稱,明仁因此成了如憲法所載的國家融合的象徵。
與亞洲鄰國和解
他關注的另一個重點涉及父親裕仁的一項歷史遺產:正是在裕仁天皇的名義下,日本軍隊在二戰中佔領過半個亞洲。直到今天,日本的保守派精英們還在糾結是否應承認日本的戰爭責任。儘管天皇法禁止天皇做政治表態,明仁仍能在這一問題上表明自己的清晰立場。他把印尼和中國作為自己的首批訪國。在華期間,他對日本的侵略行為致歉,並稱讚中國文化。由此,他提醒日本人不該忘記本國文化與中國的淵源。
2015年,保守主義的安倍晉三首相在戰爭結束70周年致辭中未使用"道歉"一詞;明仁天皇則在自己的演說中強調日本的"深刻自我反省"。德國日本研究所歷史學家韋伯(Torsten Weber)表示,"誇張些講:明仁比平成時代的大多數首相們都更致力於與日本的亞洲眾鄰國達成長期和好"。
始終想到戰爭受害者
以後,明仁天皇夫婦又訪問過菲律賓以及日、美國在太平洋地區交戰的眾多昔日戰場。受法律羈絆,他不能為戰爭行為道歉。然而,他總能找到表達遺憾的恰當用詞,並為所有戰爭犧牲者祈禱。明仁也有意在這一天皇外交框架下訪問韓國,並指出與高句麗百濟(Paekche)王室的同宗關係。但是,因與韓方的"慰安婦"爭議懸而未決,政府方面認為,這樣的訪問過於棘手。
明仁烙印
根據皇室專家們的看法,明仁決定提前退位與保守勢力有關。保守勢力曾一再強調他已屆高齡、健康不佳,試圖限制他的活動。 據稱,明仁擔心,在這種情境下,新構建的天皇形象將會褪色,天皇制的存在將重遇危險。
皇室問題專家河西秀哉分析說,"明仁提前退位,是為能使自己的活動不受侵犯,移交給兒子。"她認為這一點有望成功:二月份,皇太子德仁(Naruhito)許諾,將沿著父母開闢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