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就有權力?
2012年9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索不達米亞」,這個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沖積地帶,被認為是《聖經》中伊甸園的原型。人們在兩河流域安家落戶,並開始農耕、種植莊稼和飼養牲畜。然而,這裡幾千年的傳統生活可能不久就會消失,因為兩河流域的水資源枯竭。根據土耳其外交部的一份調查報告,由於人口增長以及人均用水量提高,中東現有的水資源已經無法長期滿足需求。此外,氣候變化所造成的乾旱越來越頻繁和極端。尤其是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攔河大壩工程,使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成為各國之間產生衝突的原因。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三個國家先是希望通過截流蓄水,控制乾旱和洪澇。然而,這些工程很快就演變成目標遠大的水力發電站,造成水源供不應求,並因此擴大了各國之間潛在的衝突。與此同時,這也關係到各國在該地區的地位強大與否──誰佔有水源,誰就強大。而這個國家正是土耳其。因此,土耳其將來很可能是掌控該地區水資源的強國。
土耳其的水力工程受到批評
「有些國家出賣石油,那我們就賣水。」土耳其前任總統圖爾古特•厄扎爾就已經有過這樣的願景。早在2004年,土耳其就與以色列簽署了相應的協議──不過,該協議從未付諸實施,最終於2010年解除。
但是,土耳其的這一想法並沒有改變。目前,土耳其因為安納托利亞南部的攔河大壩工程(GAP)受到批評。該工程包括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沿岸22個水壩,其中大部分已經完工。土耳其希望以此推動東南部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然而,敘利亞和伊拉克對此滿腹疑慮。
尤其是對幼發拉底河的利用頗有爭議。對敘利亞來說,這條河事關生存,因為它覆蓋敘利亞全部用水的90%。1987年,土耳其和敘利亞簽署了一項有關最大取水量的協議。自此之後,每秒鐘至少有500立方米的河水流入敘利亞。鑑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發生乾旱,土耳其又追加了每秒鐘17立方米的流量。2009年,三國再次就水流量進行談判,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土耳其是掌控水資源的強國
理論上,土耳其可以借助大壩,隨時切斷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水源。然而,土耳其會這樣做嗎?這取決於從哪個角度來看。
瓦爾蒂娜•舍依曼(Waltina Scheumann)是「德國發展援助研究所」(DIE)的土耳其專家,她對土耳其的水政策進行研究,特別考察了有關的雙邊和國際條約。她對土耳其在其中的作用持積極看法。她說:「土耳其從未濫用過自己的地理優勢。」她認為,土耳其在水政策方面持合作的態度。
然而,環保組織「自然伊拉克」(Nature Iraq)的創始人阿扎姆•阿爾瓦施(Azzam Alwash)卻對土耳其的作用持不同的看法。他說:「土耳其依仗優勢,在談判中毫不妥協。該國在國際上沒有遵守合約的義務。」儘管如此,阿爾瓦施還是認為,該地區各個國家最終會達成一致,原因在於土耳其希望加入歐盟。作為歐盟候選國,土耳其必須首先解決與鄰國的用水衝突問題。根據兩位專家的意見,重要的是各方都能夠坐到談判桌上。阿爾瓦施說:「最重要的是具有國際約束力、明確對兩河河水進行分配的協議。」只有這樣,才能緩解用水衝突。
興建污水處理廠可防止戰爭
阿爾瓦施認為,緩解潛在衝突的另一個可能,是更為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伊拉克農民的耕作方式,自古以來一成不變。」伊拉克農業灌溉要消耗90%的水。舍依曼還解釋道:「該地區的問題不僅在於用水量大,而且還在水質上。」中東30%至50%的污水沒有得到處理,它們流到地下,從而污染地下水。
這一問題不僅敘利亞和伊拉克有,在比較發達的土耳其也是如此。根據土耳其環境部的計算,從2007年至2023年,該國需要大約180億歐元的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據經濟促進機構「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署」(GTAI)稱,2010年,土耳其只有52%的人有下水道,2008年只有48%。舍依曼認為,如果對更多的污水進行處理,人們就會有更多的飲用水,鄰國之間潛在的衝突也就會減少。她還說:「如果能夠修建一座污水處理廠回收廢水,那就不需要打仗了。」
作者:Michaela Führ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