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會議諸多話題引北京關注
2010年7月22日北京對會議保持沉默
本周一在越南河內召開的東協外長會議,在中國官方媒體中,基本沒有引起重視。北京官方媒體的緘默,並不代表此次例行東協外長會議對中國無足輕重。外長會議之後,例行和所謂夥伴國外長的會晤名單中,有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與俄國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j Lawrow)榜上有名,連歐盟也派出了高級外交官與會,唯獨不見中國外長。而東協外長和夥伴國交流的日程中既包括北韓與韓國之間"天安"號事件引起的糾紛,也包括了中國在東南亞的重要夥伴緬甸問題。德國柏林政治與科學基金會東南亞問題專家蓋爾哈德-維爾博士(Dr. Gerhard Will)明確指出:
"東協外長雖然不會直接通過什麼決議,之後的區域論壇,中國也會參與;但非常清楚的是:坐在談判桌前的不僅有東協,而且有美國和俄國,這將使中國在這次區域安全交流中更難貫徹自己的利益,更難給自己加分。同時,一方面你可以看到這個區域內軍備競賽在升級,東南亞各國都在爭先購買武器乃至武器系統。另一方面,東協各國缺有缺乏一個統一的地緣政治立場。"
東協難以統一聲音說話
在面對強大國家諸如美國和俄國的直接參與下,東協這個地緣聯盟在北韓或緬甸問題上,會考慮中國的臉色,不會過於迎合華盛頓與莫斯科的立場,但也不能不面對美韓黃海演習以警告北京盟友北韓這樣的難堪話題。維爾博士指出,面對中國這個大國,東協一時也無法形成所謂合縱,來對付中國分化東協各國的戰略。
"東協各國依舊把各國主權看得很重。2007年雖然通過了東協憲章,聲稱東協將作為國際政治一分子,以統一的聲音說話。但一涉及具體的,特別棘手的問題,比方說南海諸島主權問題等等,東協就無法達成統一立場;各國都在力爭單獨擺平北京,從而往往因為小國地位,不免一再吃虧。"
南海軍演也是談判語言
據來自柏林外交界的分析,東協迄今為止最成功抵禦中國在本地區擴展勢力的行動,要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美國主導下,借助日本海軍的參與,軟硬兼施,阻止中國參與所謂"馬六甲海盜"問題的解決。中國國際戰略學屆對此也多有猜度,認為這是美國實現其對中國C-形包圍的重要棋子,旨在扼住馬六甲海峽這個中國能源與資源的咽喉要道。香港的鳳凰電視台就在報導中呼籲中國海軍必須採取強勢,震懾東南亞各國,不要和美國走得太近。維爾博士指出:
"北京似乎正在雙管齊下:一方面在南海公示軍事行動,媒體上也加強相關的炒作。另一方面,不斷向東協各國提出各種各樣的談判方案,談判條件。很顯然,有軍事行動做背景,談判桌上就會多幾個籌碼,就可以給自己的地緣利益壯聲色,讓各方不能不心領神會。"
作者:一通
責編: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