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爭議:伊朗與中、俄肩並肩
2013年9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當選的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hani)8月就職以來,德黑蘭傳出比往年更和解的聲調。與前任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ud Ahmadinedschad )不同,魯哈尼不否認猶太人大屠殺,在伊朗與西方的主要爭議--核問題上態度也少了一些對抗。在周五(9月13日)於比什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也是如此。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包括俄羅斯、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伊朗迄今擁有觀察員地位。這一伊斯蘭共和國自2005年即努力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但內賈德任期內未能成功。柏林政治學者拉爾(Alexander Rahr)指出,這是由於,上合組織不願因為伊朗而與北約走上對抗路線。
伊朗核計劃也是比什凱克的議題之一。魯哈尼在致詞中說,伊朗近期將提供保障,確保其核計劃的和平性質。但前提是,伊朗對核能的使用權力得到尊重,包括提煉濃縮鈾在內。魯哈尼說,伊朗堅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強調所有締約國和平使用核能、包括提煉濃縮鈾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這一立場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西方則懷疑伊朗在民用核能的外衣之下,實則尋求製造核武器。德黑蘭予以否認。
習近平:尊重伊朗正當權益
在上合組織峰會前一天,魯哈尼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習近平呼籲,尊重伊朗的正當權利和利益,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他還向魯哈尼表示,中國將扮演有建設性的角色。
上合組織峰會之際,魯哈尼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位於莫斯科的伊朗當代研究中心主任薩法洛夫(Rajab Safarow)認為,魯哈尼首次外訪就與普丁會晤,顯示出伊朗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強調:"我們有廣泛的合作,一定會繼續下去。"
在敘利亞問題上,魯哈尼和普丁也顯示出一致態度。德黑蘭支持俄羅斯提出將敘利亞化學武器交由國際監管的動議。此外,雙方還談及俄羅斯對伊朗提供武器的議題。
總體而言,魯哈尼首次外訪,成功贏得俄羅斯和中國的支持。伊朗中亞問題專家派馬尼(Hooman Peimani)認為,與前任相比,魯哈尼向美國和西方作出積極姿態。但是,外交辭令的轉變是否會帶來政策上的轉變,尚存疑慮。專家認為,只有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才能實現政策變化。
"魯哈尼前往比什凱克的首次外訪,特別是與俄羅斯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的會晤,為他接下來出席聯合國全體大會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專家派馬尼表示謹慎樂觀。
作者:Taher Shir Mohammadi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