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棄核道路上的孤獨標兵

2014年8月2日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與一些地方擴建核電如火如荼的勢頭相比,做出了棄核決定的德國看起來有些形影相弔的孤單。當前引領擴建核能潮流的卻是中國。

https://p.dw.com/p/1Cnvp
Chinesischer Reaktor-Neubau erhält Kuppe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遭遇地震和海嘯侵襲,造成數千人死亡,這場災難也暫停了日本的核能產業。福島的核電廠反應堆發生了堆芯熔毀,這是自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之後出現的最嚴重的核災難。震驚過後,日本政府自然把核能劃到極不安全的行列,叫停了眾多核電反應堆項目。

轉眼間,三年半的時間已過去,事實清楚的擺在眼前:就連發生重大核災難的日本,核能死而不僵,甚至有重新復活的跡象:儘管日本人仍心有餘悸,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東京已經不再願意接受棄核後上升的能源價格。

重啟核電站

基於這個原因,日本政府做出了近期內將重新啟動核電站的決定。川內核電站將在最近幾周內恢復運作,這將是福島核事故後日本首家重新投入使用的核電站。今後,其他的核設施也將陸續啟動。放眼全球,巴西、印度、中國和俄羅斯都擴大了核電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國家甚至摩拳擦掌,計劃要跨入核能行列,這些"新人"中包括土耳其、孟加拉、埃及、約旦、奈及利亞和越南,就連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白俄羅斯和芬蘭也已開始了核電站的建設。而德國的一些近鄰,在能源供應領域也有著自己的主張,比如法國、英國和波蘭,他們都繼續依賴核電。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消息,目前正在建設的核電站共有72個。

德國的堅決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相形之下,做出了裁核計劃的德國看起來有些形影相弔的孤單。在福島核災難發生之後,德國的震驚程度與日本相差無幾,德國政府做出了全面撤出核能的裁決。雖然當時德國人深知,他們暫時會是歐洲範圍內唯一做出這個決定的國家。不過柏林方面有著一個充分的論據:總得有人開頭,成為全球的典範。畢竟,德國的一些理念、技術和足球都深受各國民眾的喜愛。

不過德國的游說工作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什麼收獲。在核能上,目前的潮流引領者好像是與裁核主張背道而馳的中國。北京計劃,至2020年要將核電站的數量從目前的15座增加至71個。到2040年,核電產能將會從現在的1300萬千瓦升至1.6億千瓦。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舉例說明:美國目前的核電產能約為1.01億千瓦。如果中國能夠按照計劃進行,這意味著,中國或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核電國家。這個計劃背後的解釋顯而易見: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中國,沿著整個東海岸以及在高度工業化的南方地區都存在著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雖然北京政府已經投入資金發展再生能源,在擴建風能以及建設太陽能發電廠上中國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13億人口的能源需求十分巨大:經濟繼續增長,新的城市和工業也需要更多的電能。迄今為止,中國的電能來源主要依靠會造成空氣污染的煤炭

兩害相權取其輕

中國一年消耗掉的煤炭相當於全球其他國家煤炭消耗量加在一起的總和。可以說,目前的狀況極不樂觀。某種程度上,中國政府現在只能在鼠疫和霍亂之間做出選擇。北京必須要在迫在眉睫的煤炭風險和潛在的核能風險中抉擇其一。權衡之下,北京現在寧願接受核電。中國人的想法是:如果他們不想在某天窒息在濃濃的霧霾之中,現在看起來,除了核電之外別無他選。

在中國建設核電站的道路上並沒有西門子和其他一些德國供應商的身影,因為這些公司必須要遵循德國的裁核決定。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工程師製造的反應堆被公認為是安全性最好的反應堆。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專欄作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文木

責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