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空氣殺手:機動車
2013年6月8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個人都想要清潔的空氣,每個人都需要清潔的空氣。然而,放眼全球,特別是城市中,清新空氣卻十分難求。歐盟環境專員波托奇尼克(Janez Potocnik)介紹說,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全球城市中只有約2%人口生活在空氣品質達標的環境中。
波托奇尼克還發出預警,空氣品質差正漸漸趕超水污染和惡劣的衞生條件,成為人類因環境因素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令人窒息的污染
要想改善城市空氣品質,必須先從交通車輛入手。機動車輛集中令大多數大型城市「窒息」。不僅僅是在發展中和新興國家,今年綠色星期的東道主布魯塞爾也並不是一個好榜樣。幾年前從那不勒斯(Neapel)搬到布魯塞爾的義大利人貝萊蒂(Vincenzo Belletti)表示:「布魯塞爾的馬路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擁擠的寸步難行,人們都不能呼吸了。堵車和噪音真是可怕。」他參加了一個歐洲城市倡議,這個環保項目組織了一年一度的「星期天無車輛日」的活動。
「限排指標推動創新」
參與綠色星期活動的黑森州環境部的一位高級官員弗羅因德(Edgar Freund)也證實了布魯塞爾這種糟糕的狀況。他介紹說,黑森州法蘭克福市劃分的「環保區」頗有成效,這個政策規定,只有低排放的車輛准許進入法蘭克福。他還表示,一般來說,人們要從根本原因入手,「我們必須研製出給只給環境帶來極低污染的引擎。」
弗羅因德是嚴格環保法規的擁護者。他表示,回顧過去30年催化式排氣淨化器或者是微粒過濾器的發展歷史,證明「工業化進步總是向限排指標看齊」。所以各國或者歐盟必須制定框架條件,「而這會推動技術創新。」對弗羅因德來說,減少污染的一個方法就是轉而使用電動汽車。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汽車續駛距離短的大問題還沒有解決。並且電動車要真正環保還要滿足「電力來自可再生原材料或可再生能源的條件。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
對於奧地利人艾岑貝格爾(Thomas Eitzenberger)來說,許多技術問題太過繁瑣。他是一個聽起來比較極端的歐洲公民倡議「給歐洲的生態滅絕叫停」發起人之一。該組織收集簽名,反對他們認為對大自然的侵害行為。他主張,如果出行只有幾公里的距離,應該選擇自行車來作為交通工具,約10至20公里的距離可以使用電動自行車。他表示,這是人們可以接受的、到達目的地不會大汗淋淋的距離。
對於深受布魯塞爾交通困擾的貝萊蒂來講,「星期天無車輛日」活動的重點在於思想意識的轉變。人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城市中,出行方式是多元的」。人們太過依賴汽車和小摩托。雖然情況不容樂觀,不過貝萊蒂並不氣餒。他在歐洲各地都看到了旨在改善交通的替代性項目,他的結論是:雖然腳步可能是緩慢的,但是進步勢必會發生。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 編譯:文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