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談歐洲霧霾
2014年3月18日德意志電台DLF:歐盟在一項研究中指出,2010年,歐洲共有約40萬人因嚴重空氣污染的後果而死亡,比交通事故致死率還要更高。但是,像巴黎這樣的汽車限行措施卻依然不常見。這是為什麼?
格魯特(Matthias Groote):每當新的廢氣排放標準出台之時,汽車工業的游說團體就會登場。然後在百般拉鋸之後,新標準變成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妥協產物。
歐盟委員會去年12月宣佈,將多管齊下治理空氣污染,包括新的排放標準、內燃機設計規範等。難道這些措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麼?
這倒不至於。這些標準和規範,是我們得以實現治污目標的最低保障。我們將對各種電廠、鍋爐、大型建築設定新的限值。目前,歐五、歐六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已經上路。
但是,您剛才所說的,很多還是將來式?
對,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機動車更新換代,就至少需要八、九年的時間。政府出台的措施,落實到法律層面就需要不少時間。如果歐盟出台的只是指導方針,那各成員國落實到法律,就需要等待更久。等到民眾能夠切實感受到最初這些方針帶來的成果,恐怕十多年時間已經過去了。
每年40萬人死亡,還要再等十多年!那麼,各成員國至今沒有及時將這些措施落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其實,各成員國可以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治理污染。義大利採取的措施,當然可以和德國或者法國的有所不同。關鍵是,大家要重視這個問題。對於細顆粒物污染,我們測的是35天平均值。短時污染指數偏高時,就可以立刻採取措施降低排放,從而讓平均污染指數不超標。巴黎昨天採取的機動車限行,就是一種有效的極端手段。
也就是說,只有法國在認真對待空氣污染,其他國家都無動於衷咯?您能否明確說出到底是哪些國家?
我再強調一遍: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措施!比如,我們在德國設定了機動車限行區域,同樣行之有效。
但是德國的空氣污染依舊超標,只不過我們能夠忍耐而已。
當然,在某些德國城市,污染確實嚴重。不過,區域限行、排放新規等措施確實行之有效,只需假以時日。話說回來,面對每年42萬空氣污染致死率,我也確實希望汽車污染的標準能夠再高一點,見效再快一點。
到底誰是污染大戶?
一方面是交通領域的污染,比如大型集卡等。另外則還有中小型的燃機。總之有許多污染源。
那麼,經濟界到底有多大的動力來改善空氣品質呢?我一直對此有懷疑。
我認為,環保產業能夠創造就業崗位。只要我們 制定的環保減排方案是溫和、成本適度的,就會對整個宏觀經濟產生正面影響。通過歐盟委員會已經公佈的一攬子措施,我們承諾將每年空氣污染致死人數從40萬降低到6萬。
您覺得,這個"正面影響"能夠說服希臘等國破敗不堪的經濟界麼?
這些國家的經濟確實是有嚴重的問題。但是,他們的醫療開銷同樣也很大,這多少也是由污染引起的。如果推行更高的環保標準,污染問題就能夠逐漸減輕。當然,這需要時間,至少10年左右吧。
格魯特是德國社民黨政治家,目前任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
採訪:Nina Brink(德意志電台) 編譯:文山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