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事件在死刑後落幕?
2009年11月26日《柏林日報》在文章中寫道:"國家媒體昨天只是捎帶提到處決一事,顯然它們已得到指示,不要再次喚起公眾對此案件的回憶,畢竟奶粉事件使政府多次處於尷尬境地。在奶粉中摻加三聚氰胺的公司為所欲為,長達兩年之久,2008年春當局得到這一案件的風聲後,因擔心奧運前的中國聲譽,竟然置之不理,消費者保護部也自稱全然不知。直到病例增多、中國記者開始調查後,2008年9月醜聞才暴露出來,這時殘奧會已即將結束。
雖然政府此後以堅定姿態處理危機,但同時對支持受害家庭提出賠償要求的律師施加壓力。法院也收到指示,不要接受訴狀。政府答應給予受害者折合220歐元至3300歐元的賠償,許多兒童的父母拒絕接受這筆金錢。
儘管中國多年來許諾要建立更有效的監督機制,但災難性的產品醜聞仍然一再發生。專家們認為,揭露出的事件只是極少部分,因為中國既沒有保護消費者的獨立組織,也沒有能夠自由進行報導的新聞媒體。"
腐敗的幕後交易
十月中旬,重慶法院首次對"打黑"中落網的五名黑社會頭目和一百名團伙成員做出判決,這僅是等待法庭審理的61個團伙中的五個。十二月初,將開始第二輪庭審,涉及四個團伙、共105名嫌疑人。《世界報》說,這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大城市中最大規模打擊刑事犯罪的運動":
"在人民共和國,法院第一次拉開了罩住這個擁有3200萬人口的光鮮城市的幕布,展現了地下社會的原有色彩。用《財經》雜誌的話說,是紅與黑兩種顏色,'黑'指的是有組織的刑事犯罪,'紅'指的是在人事上結成同盟的政治權力或黨的幹部撐開的'保護傘'。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揭露說,特偵人員發現了可疑的高利貸貸款,總額折合33億歐元,這是團伙發出的貸款,主要用於購房。它相當於重慶市財政預算的三分之一。
中國的媒體紛紛報導這一醜聞。至於'黑手黨'這一概念是否適用於重慶的經濟犯罪,在政界和法律界都有爭議。但這些案件與許多其它腐敗醜聞並沒有多大差別,在中國的一黨統治下,正是肆無忌憚的企業家和黨的腐敗幹部之間的幕後交易一而再、再而三地製造了這些醜聞。"
作者:王羊
責編:石濤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