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茲坦會議決定德國新秩序

Ralf Bosen2015年7月17日

1945年夏,世界公眾的目光投向柏林附近的一個宮殿—采齊林恩霍夫宮。美蘇英三強領導人在那裡召開會議,磋商和確定戰敗國德國的未來和歐洲新秩序。

https://p.dw.com/p/1G0dY
Potsdamer Konferenz EINSCHRÄNKUNG
圖片來源: Bundesarchiv/Wikipedia

(德國之聲中文網)那是70年前的一個烈日高照的下午。國際反希特勒德國戰線的最重要盟國首腦的座車徐徐駛入柏林附近小城波茲坦的采齊林恩霍夫宮(Cecilienhof)。內院。在這個英國式鄉村別墅建築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氣氛似乎已然遠去,其實,以德國投降告終的這次戰爭在這一年的5月8日方告結束。從7月17日起,在采齊林恩霍夫宮,美蘇英三強首腦磋商制定處理納粹統治陰暗後繼時代戰略。

銷毀德國戰爭工業

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國家和黨的領袖史達林有意富於象徵意義地在德國土地上安排戰後和平秩序,確定賠償額度以及確定政治及經濟基本原則。凌駕一切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對待一個給整個世界帶來無限痛苦的國家、各戰勝國如何實現各自利益。

杜魯門總統後來在美國電台上回顧說,在波茲坦達成了協議,「旨在消滅納粹主義,並與之一起,消滅其戰爭工業、消滅包括總參謀部和軍事傳統在內的武裝力量」。他指出,賠償的最重要目標是,從德國「取走能用來準備一場新戰爭的所有一切」。

Schloss Cecilienhof in Potsdam
采齊林恩霍夫宮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J. Woitas

17時,「三巨頭」開始了談判。談判在采齊林恩霍夫宮鑲木接待大廳舉行,代表團們圍坐於一張巨型圓桌。蘇聯人為此次會議特製了這張桌子,並從莫斯科運來。談判剛開始就陷入僵持。邱吉爾想知道,如何為未來的德國定義。

他意指主權領土的地理及政治安排。這是一個中心議題。它不僅涉及盟軍利益,盡可能縮小德國領土,—至少回到掠奪進軍前的德國版圖,而且涉及各戰勝國佔領區可以有多大。

德國劃界爭議

美國的記錄和俄羅斯的一個文本提供了會議上的一場有關對話內容。根據相關記錄,杜魯門總統最初不願或無法回答邱吉爾有關德國未來版圖意義這一問題。也許,他感到意外;也許,他是想為能作出深思熟慮的回答而爭取時間。無論如何,杜魯門先是轉向了史達林,問他的態度,然後提出,應讓德國恢復1937年前的版圖。

討價還價

會議與會者們最終就杜魯門的建議達成一致。根據這一共識,德國分為西—東兩大佔領區。同時,他們確認各佔領區享有自主權。法國亦被確認擁有自己的佔領區。這樣,實際上,德國由此失去了自己在地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以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分別從佔領區脫胎而出。如此,波茨坦會議也標誌了西方諸強和蘇聯之間權力撲克牌游戲的開始,數年後,這一權力角逐升級為冷戰。

談判持續至8月2日,通過波茨坦會議公告。根據所達成的協議,每一個佔領國都可以從自己的佔領區支取自己的賠償要求。會議未能確定德國賠償額度。不過,三巨頭達成一致,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遷出德籍人口。

Potsdamer Konferenz
會議三巨頭(杜魯門,史達林,代替邱吉爾出席後階段會議的英國領袖艾德禮)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波茨坦會議最終標誌著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德意志帝國破碎了,而世界諸強聯盟則開始分道揚鑣。成為當年4月逝世的羅斯福繼任人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外交上缺乏經驗,還在會議期間就下達了投下第一枚原子彈的命令。

重返世界大家庭的機會

此次會議對德國的影響何在?雖然采齊林霍夫宮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如何懲罰戰爭侵略者,但會議仍釋放出了一個希望的訊號。德國重返國際社會的大門打開了一條縫隙。其重要原因在於,美國及早意識到了西德在蘇聯勢力擴張背景下所具有的戰略意義。

在參加了柏林波茨坦會議、飛返華盛頓後,杜魯門發表一份電台講話。講話中有這樣的段落:他剛從一個城市返回,「德國人曾試圖從這一城市出發去統治世界。這是一個幽靈城市,建築物被夷為平地,經濟一蹶不振,人民一貧如洗。我們將做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以讓德國重新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國家,最終走上擺脫它自己把自己推入其中的經濟亂局之路,找到它在文明世界中的位置」。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