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歐洲自擋自家路
2019年3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他本次歐洲之行期間,兩件事昭然若揭:中國的聲音在世界上日益重要;此外,歐盟對其第二大貿易夥伴的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矛盾百出,當然這同北京聰明的算計不無關係。習近平的謀略相當簡單:同那些對歐盟心懷疑慮的成員國簽署雙邊協定,由此阻擋布魯塞爾面對中國表達統一立場。
義大利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它是與歐盟唱反調的第一個重要的工業國家。該國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同習近平簽署了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諒解備忘錄,以及多個經貿協定,義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期待總價值超過200億歐元的合約能夠兌現。義大利的單獨行動讓柏林很惱火,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說,"如果一些國家相信,能跟中國精明地做生意,他們醒悟後就會發覺已陷入無法擺脫的依賴。"然而,對羅馬顯而易見的是,寧願依賴遙遠的北京,也不願接受布魯塞爾的擺布。
法德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
法國總統馬克宏邀請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歐委會主席容克一同會見習近平,但此舉除了表現善意之外,對歐盟沒有帶來任何成果。馬克宏說,"我們期待重要的夥伴國尊重歐盟的統一以及它的價值觀。"
同一時刻,馬克宏已為他的國家搞定了一大筆生意:法中簽署了14項總額為400億歐元的合同,其中300億是空中巴士飛機帶來的,當然這是個歐洲聯合公司,但剩下的部分卻都是法國的,而且涉及到航空、航天以及核能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領域。到最後,法國政府也無暇顧及"中國在技術上滲透歐洲"這樣的憂慮了。
柏林有自己的計劃。去年,德國企業向中國一共出口了價值超過930億歐元的產品,法國的同類數字是210億歐元,義大利是190億歐元。義大利決定奮起直追。梅克爾總理雖然表示,她認為歐盟統一行動為"上策",但她也知道,尤其那些在歐元危機當中受災嚴重、不得不採取精簡政策以及強迫私有化的國家,在中國看到更多的是商機,而不是危險。她還知道,歐洲人在擴建港口、修建鐵路和公路方面嚴重滯後,而這一過失被中國人當成了契機。為此,中國甚至倡議建起了自己的政治磋商機制即"16加1"峰會,人們看到,在這個機制的框架下,中國在東歐的投資正在不斷推進。歐盟擴展委員哈恩(Johannes Hahn)曾說,"也許我們在巴爾干過分解讀了俄羅斯的作用,同時忽略了中國扮演的角色。"
不滿意的成員國被遺忘
金融危機、英國退歐以及矛盾重重的川普時代的大西洋兩岸關係,已讓布魯塞爾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從而忘記關心歐盟內那些不太滿意的成員國。這一背景下,推動共同的中國戰略難度極高,而歐委會認為盟內競爭的重要性大於歐盟同中國的競爭,更是於事無補。否則,人們怎樣理解布魯塞爾明知西門子同阿爾斯通合並的重大意義,卻硬是禁止了這樁合並案?本來,人們希望通過德法企業的這項合並,制衡中國國企中車的競爭。
布魯塞爾終於弄懂了中國的國家同企業協同前進這一模式,無論你把它稱為什麼樣的模式。最多在個別問題上,布魯塞爾能夠戰勝北京。上周,歐委會推出了一份"共同宣言",它也構成今年9月4日歐中峰會的基礎。這份文件寫道,歐洲針對中國的政策必須更"務實、更有貫徹能力並更多樣化"。中國不再是"發展中國家",而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以及"制度性對手",為單邊獲得好處,肆意濫用國際貿易規則。歐盟今後將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特別警惕,審視其是否達到了環保標準以及勞動法標準等等。這件文件自信的情懷溢於言表,但它的充其量是"用來討論的草稿",不具約束力。
歐洲應當加速
然而,以這種說教的口吻,加上無所事事的官僚主義,歐盟怎能說服不滿意的成員國如匈牙利、希臘,現在又加上一个義大利,呼籲他們回到"共同的"正道上來?
為在同中國的競爭中不潰敗下來,歐盟不僅需要更迅速地對應各類挑戰,配備更多的財政資源。明確告訴北京,在面對美國維護自己利益的鬥爭中,一個統一的歐洲可以成為重要的夥伴,比如在自由貿易以及對待伊朗和華為的問題上。
而新絲路如果成功,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終點站。僅僅說說大話是無用的。用談判,以及目標明確的共同政治方案來說服中國,一個強大的歐洲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相反。
在巴黎,各方均認為世界貿易組織需要改革,並贊同巴黎氣候協定。在這兩個領域,同華盛頓比起來,布魯塞爾同北京更為接近。但決策者們會用好這一契機嗎?很難說。合作並不意味著背離華盛頓。它不過是,找自己的夥伴進行合作,旨在更好維護自身的利益。其實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直到如今,對歐盟卻是一件難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