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走出強權製造的恐懼
2016年6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媒體《報導者》發表中國人權律師高智晟女兒耿格專訪《我的維權律師爸爸,與最黑暗的青春期》,其中耿格透露在中國上學時每天有7名警察如影隨形;為了更便於監控並減少她與同學接觸的機會,校方將耿格所在的大樓騰空,警察把所有的門,包括女廁門拆掉,不給她任何私密空間的可能;校方積極地配合警察,禁止全班與耿格說話,而午休時間,警察會將她帶到操場上毆打並羞辱。
和母親及弟弟歷經艱險逃離中國到美國後,耿格也長期未能擺脫精神折磨,經歷多次自殘、割腕自殺、吞食安眠藥等,但是在閱讀父親出版的新書之後,她更加理解了父親的選擇,認為"他做這些事情的背後是有一個更大的意義在,所以疼痛過後還是覺得,他很偉大"。
林榮基希望還能開同樣的書店
香港《立場新聞》發表林榮基專訪,林榮基詳細講述自己被內地"專案組"拘押的經歷。他說,出事前,跟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將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但經過在內地的八個月,這次回港,他卻像換了一副眼鏡,香港的人、事、物跟以往不再一樣。"這裡的人的素質、氛圍都不同,個個有自由有尊嚴,上面不是這樣"。他透露,大陸當局剝奪個人自由的方式,不單在於囚禁其肉身,更體現於思想上的扭曲--透過種種精神折磨,軟硬兼施,短時間內將一個人馴化成"順民",讓他打從心底接受自己失去自由的事實。
林榮基自認思想曾經左傾,直至六四打破了他對中共的幻想。"六四期間,他除明白共產黨如何殘暴,更見證了身邊同事嘴臉怎樣善變"。經此事變,原來的"銅鑼灣書店"消失了。展望將來,他仍然希望有天重開書店,並繼續賣內地當局眼中的"禁書"。
反抗強權首先要戰勝恐懼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資深傳媒人蔡詠梅文章《林榮基是勇者也是智者》,指出李波綁架事件發生後,很多人因恐懼,一些書店不敢賣敏感書籍,出版、印刷、發行也自我審查。製造造恐懼是所有極權專制政權的一種手段。"反抗強權,首先要戰勝強權加於我們心中的恐懼"。
蔡詠梅說,因為恐懼而對強權委曲求全,其實並不能軟化強權,反而使得強權更肆無忌憚。比如有受害者家屬,在親人被中共投入大牢後因為恐懼,低調應對,或私下找人溝通,但如此並未能救出親人,而更慘的是,因為家屬低調,未能引起國際輿論的注意,中共沒有輿論壓力,反而判得更重。
蔡詠梅認為,林榮基抗命拒回大陸後主動召開記者會,實際是一個高招。有人以為他更危險,其實更安全。以後中共當局要對付他,付出的代價將相當大,等於再搞一宗李波綁架事件,甚至代價可能比李波綁架案更大。
中共減少觀光人數能打壓台灣嗎?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中國"修理",台灣"轉骨"》,指出中國把觀光人數的放鬆與收緊,當作是對台戰術的一環,絕不是政治歸政治,觀光歸觀光。
社論指出,五月來台觀光客統計,"中客"人數雖減少,但其他國旅客卻有增加,整體觀光人數並未減少。這說明了人類的行為是動態的,"中國政府能不能拿中國觀光客來修理台灣,端視我們的決心與行動"。"中客"有其貢獻,但是個中存在台灣觀光品質被拉低的隱憂,不論是業者與消費者皆瞭然於胸。"這個矛盾的情結,因為中國政策性修理,意外的被打開,剛好讓台灣可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加速轉型,朝質化來努力"。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