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奶風暴延燒到台灣
2012年9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近來,珍珠奶茶店在德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全德國就開了約150家。7月份,來自台灣的珍珠奶茶甚至風風光光地在德國的連鎖速食業龍頭麥當勞的McCafe開賣。
但是8月上旬,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就提出警告,小孩在吞食奶茶裡的珍珠時,要特別小心,因為珍珠有可能卡在氣管裡,造成危險,因此要求至少在裝奶茶的杯子上應標示警語。近日,亞琛工業大學衞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沃爾夫岡‧多特博士(Dr. Wolfgang Dott)在開發一種檢驗過敏的新方法時,無意中發現珍珠奶茶中含有致癌物,頓時引發軒然大波。
意外的發現 引發爭論
多特博士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話採訪時說明檢出有毒物質,他說:"我必須說,我們是在研究一個新的檢驗方式時,用珍珠奶茶來做試驗,無意中發現奶茶中有苯乙酮、苯乙烯及臭化物。含量雖然不多,但都是致癌物,不應該加在裡面。"
多特博士解釋,他並不是應某一個特定單位或是個人的邀請而特別對珍珠奶茶做檢驗。他的試驗室拿珍珠奶茶做試驗,其實是巧合。他個人或是他的實驗室並沒有正式對外公佈這項試驗報告,而是和他們合作的LECO儀器公司不小心將這項試驗結果透漏給當地的媒體,而引發後來的爭議。這樣的事態發展絕非他的初衷。在此期間,許多單位委託他做其他珍珠奶茶的試驗,他都拒絕了,因為這不是他的專業。
在德台灣業者強烈反彈
德國珍珠奶茶的最大品牌店BoboQ德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賴明錦在接受德國之聲的訪問時,駁斥了他們的產品有問題的說法,他說:
"德國針對的不是粉圓,不是珍珠,他講的是爆爆珠。我們的爆爆珠有6種口味,我們將6種一齊送給德國TÜV萊茵公司和另一家叫做Sophia的檢驗公司檢驗,結果完全沒有問題。"
其實德國媒體在他們的報導中並沒有指名道姓說是BoboQ或其他台灣業者的珍珠奶茶有問題,但是影響所及,賴明錦稱,BoboQ業務少了五成到七成五。他因此指責LECO在媒體上放了一把火,卻沒有提出相關報告。賴明錦說:
"德國政府機關一直請LECO公司,三次向他要檢驗報告,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提供給政府檢查單位、衞生單位。"
官方出面澄清
賴明錦的公司上周五也大動作的在柏林召開記者招待會,對外澄清來自台灣的珍珠奶茶絕對不含致癌物。台灣駐德代表處的副代表吳振逢也罕見的陪同出席。吳振逢說:
"事實上,珍珠奶茶在台灣已經風行了10年20年了,從來都沒有問題,而且台灣食品的管制非常嚴格,如果說,這項食品吃了後對小孩或一般人有傷害,台灣的衞生單位不可能讓它繼續在市面上銷售,所以,德國的消費者根本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賴明錦的公司已經委請律師寫了存證信函,此事正在法律訴訟中。而德國相關單位也已經積極將更多的樣品送交化驗。
台灣民眾也緊張
自從台灣媒體報導此事件後,台灣的衞生署不斷接到詢問電話。衞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在接受德國之聲的電話採訪時指出,在台灣流行的所謂"珍珠"和德國人喜歡的"珍珠"口味不同。台灣人喜歡口感彈性強、由木薯粉做成粉圓"珍珠",完全沒有臭化物等致癌物質問題。德國人喜歡吃的其實是所謂的"爆爆珠"的"珍珠"。爆爆珠是用海藻酸鈉包裹果汁,口感脆,類似魚卵。馮潤蘭指出,目前德國媒體援引的報告僅僅是一所大學試驗室的片斷資料,仍未有官方調查結果出來。馮潤蘭說:
"再過來是,我們有一點困擾,到目前為止,德國媒體說檢驗出一些有毒的物質,可是我們知道,有一些東西在環境裡就可能存在,所以我們希望他可以公佈檢驗的結果。用什麼樣的檢驗方法或檢驗的儀器去執行這樣的檢驗,這樣子的話,好讓我們去做一些評斷。另外因為一直說是台灣出口的,但是據我們的瞭解,在其他國家也有生產這樣子的產品,出口到其他各國去,我們不能夠確定說,他採取的樣品真的是在台灣製造生產的。"
馮潤蘭因此呼籲台灣的消費者不用擔心,可以安心繼續食用台灣的國民飲料"珍珠奶茶"。供應德國珍珠奶茶原料的台灣業者伯思美公司11日在台北召開記者會,聲明他們的原料絕無含致癌物,而且預告德國珍奶業者打算近期在柏林發動抗議遊行。
作者:邱璧輝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