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百餘德國教授捲入博導受賄醜聞

2009年8月25日

德國科隆檢察署就全德範圍內100餘名高校教師涉嫌受賄案展開調查。這些教授被指責在選擇招收博士生時收取了賄賂。

https://p.dw.com/p/JHvL
多少歐元能換來個博士帽?圖片來源: dpa/Montage DW

由於"僧多粥少",學生尋找博導時常面臨困難。那麼,在每年遞交給博士生導師的25000份博士論文中,有多少論文的作者是通過行賄的方式獲得了博士生資格的呢?儘管具體數字並不明確,但部分案件已經曝光。北威州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市一家名為"學術咨詢研究所"的機構成為調查的焦點。西德意志電台(以下簡稱WDR)採訪了就相關案件進行報導的記者弗朗克‧俞柏拉。


WDR:您自己擁有的博士學位,無疑是通過正當方式獲得的。不過,您也曾與這家所謂的學術咨詢機構打過交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呢?

俞伯拉:沒錯。我在大學學習的是政治學專業。畢業後,我希望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作為政治學研究者,我也發表過一些文章。於是有一天,這家研究所與我取得聯繫,寄來關於他們的訊息,並表示通過該機構尋找博士生導師是完全合法的。那麼,為什麼希望攻讀博士的人需要借助外界的幫助,來找到自己的導師呢?因為有時候這並不容易。比如,我自己學習的是國際政治。但我想在博士期間研究的並不是這個課題,而是政治文化。在這個領域有博導資格的教授在德國並不多。由於我就讀的科隆大學沒有這個研究方向,所以必須去其它大學尋找博導。而外校導師在並不瞭解你的情況下,不會輕易接受你作為博士生。而這家所謂的研究所,十分急迫的希望同我簽署一份合同,給我打了不下10個電話,邀請我去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談談,再次強調一切都是合法的。我當時感到其中很有些古怪。那之前,漢諾威一位教授受賄接收博士生的案件曝光,這名教授被判了刑。我作為記者也關注過此案。因此,我就與科隆檢察署取得了聯繫。科隆檢察署於是從漢諾威調來相關檔案,並於2008年3月對這家研究所進行了事後廣受關注的突擊檢查。

WDR:這家研究所的負責人,他本人也是一名高校教師,如今他已經被判刑入獄,這家研究所也宣告破產。那麼現在是否還存在這樣的問題?

俞伯拉:令人驚訝的是,目前仍有類似的機構存在。在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有一家研究所使用跟涉案研究所相同的商標,但名稱不同,而且現在肯定也不會去行賄,--在檢察署緊鑼密鼓的調查期間,誰也不會笨到那種地步。但正如德國高校聯合會會長本哈德‧坎普爾所說,這是一個灰色行業。在網路搜索引擎中,只要輸入"博士學位",你甚至能找到所謂的"幽靈寫手",也就是替你寫博士論文。由此可見,這一灰色地帶仍舊生意興隆。作為中介,如果僅是為客戶尋找博士生導師,並不是違法行為。作為博士生,你也可以表示並不知情。但如果你支付甚至高達2萬歐元的中介費用,那你就要問一問,中介機構究竟提供什麼服務,需要這麼高昂的成本。這家研究所表示,他們會與博士生就參考書目等等進行討論。但實際上,博士生導師本人應當更有權威在這方面輔導學生。至少我的導師就給予了我很好的指導。

WDR:對高校本身來說,這也是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要打擊學術欺騙行為,另一方面,這樣事情的曝光又會影響本校的聲譽。

俞伯拉:沒錯,高校聲譽會受到損害。在這次案件中,由於檢察署的調查仍在進行,目前還沒有公開究竟牽涉到哪些高校、以及哪些教授。但這已經在各高校、以及各聯邦州教育部引起震動。問題在於,現在只能對收取賄賂的教授進行法律追究,對於博士生,只是要求他們書面表示:我本人獨立完成了論文、而沒有借助任何外界幫助。其實應當對博士生也施加更大的壓力,也就是說,那些有學術欺詐行為的博士生甚至應受到剝奪自由的法律懲處。因為到目前為止,類似現象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合法的外衣之下--比如幫助學生尋找參考書目,當然費用高達2萬歐元--隱藏著不合法的行為。

WDR:假如一名博士生只是有所猜測,但並不確實知道自己繳納中介費用的用途,即導師收取了賄賂,同時,他的確獨立完成了博士論文,那這樣的學生會面臨怎樣的處理呢?

俞伯拉:德國高校通常會設立一個審查委員會,即便學生本人表示並不知情,仍須接受學術自主性的審查。審查委員會會做出評估。在漢諾威的案件中,一名教授曾收賄61次,並因此入獄。他所輔導的學生中有9人被取消博士學位。事件也引起司法糾紛,因為擁有多年的博士學位稱號被取消了,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採訪記者:Thomas Schaaf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