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球升溫 30年內超過臨界線
2014年9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 組織發布的年度趨勢分析報告,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
在約30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內,世界將耗盡1.2兆吨的碳排放指標。位於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研究員安德魯(Robbie Andrew)與彼得斯(Glen Peters)得出這一結論。
如果碳排放超標,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地球升溫的幅度或將超過2攝氏度。氣候科學家警告,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將出現嚴重的海平面上升和致命性乾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如果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到本世紀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地球將升溫4攝氏度。
彼得斯在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若希望將碳排放控制在指標以內,必須持續採取前所未有的減排措施,每年減排約7%。"
安德魯與彼得斯在《自然--地質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稱,中國是最大的碳排放國,2013年佔全球碳排放的27.7%,其次是美國,佔14.4%。之後是歐盟28個成員國,佔9.6%,印度佔6.6%。
安德魯表示:"中國的排放量如今已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合,其人均碳排放量比全球平均水準高45%,甚至高於歐洲平均水準。"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數據,水泥生產與化石燃料燃燒佔全球碳排放的約5%。石灰石在高溫下自身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加熱過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也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生物能源和碳捕獲與儲存技術相結合,或許可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實現負排放。然而,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一篇文章的作者表示,其緩解氣候變化的效果未經證實,可能會走偏方向。
作者還指出,生物能源的弊端在於對食品安全與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而碳捕獲與儲存技術的侷限在於,如何安全、長期儲存碳仍存疑問。
此外,種植海藻並以捕獲的二氧化碳作為養料,也是一條不明確的道路,因為不知道會對海洋產生怎樣的影響。
1997年京都議定書將在2012年到期。明年,聯合國將在巴黎舉行氣候大會,以達成新的氣候協議。
mz / rc (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