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國?20年內沒戲
2013年9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歐洲範圍內以特別關注未來經濟數據預測知名的研究機構Prognos最近發表了一份名為《世界經濟的未來》(Die Zukunft der Weltwirtschaft)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大約20年中可以輕鬆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但想要超過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Prognos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博默(Michael Böhmer)解釋稱,他完全清楚這份研究報告所預測的結果和許多其他研究機構的結果不符。其中原因之一是該報告完全用美元當作標準貨幣,不考慮各國購買力不同的因素,而是以美元衡量各國的經濟實力。博默分析,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移民美國的適齡勞動力仍將繼續保持高水準增長,在後危機時代以及危機過後的時間裡,美國經濟每年仍能以2%至2.5%的速度增長。中國雖然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裡,實現了平均10.4%的經濟增長。但在未來20至30年中,只能以大約4%的速度增長。
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幾大問題
在這4%的背後,隱藏著中國未來幾十年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幾大棘手問題。Prognos研究所認為,人口結構變化將在其中扮演一種主要角色。受一胎政策的影響,中國人口總數將從2025年開始呈下降趨勢。印度未來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Prognos研究所預計,直到2035年,中國人口總數每年將以大約0.1%的速度小幅增長,而美國人口在同一時間內的平均增速將為0.8%。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博默指出:在接下來的20至30年中,中國人口將迅速老化,和今天的日本、歐洲面臨同樣的問題,也就是勞動人口數目的不斷下降。
導致中國經濟未來幾十年不斷減速的原因不僅僅是人口結構上的變化。各行業發展趨於飽和,全球需求繼續趨於疲軟,勞資紅利的漸漸消失, 環境問題以及人民幣的實際升值都將使目前為止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失去前進的動力。Prognos的這份研究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未來的投資活動將更加注重投資回報。對大型資產投資熱情的降溫也將放緩經濟增速。
博默向德國之聲表示,這份預測報告中所使用的數據來自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對外公開的歷史統計數據。除了中國仍然無法超越美國之外,該報告中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預測頗為積極。報告中多次提及,在當前工業國家經濟復甦依然緩慢的情況下,中國將繼續擔當起全球經濟火車頭的角色。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將是金磚五國,而中國將會是金磚五國中發展動力最為強勁的國家。
未來仍然是美好的?
博默表示,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與人們3、4年前預料的不同,中國幾乎沒有受到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現在也幾乎不受仍在繼續的歐元危機影響。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歐洲對中國產品的需求確實有所下降。
"同時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制。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從最近4至6年以來,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意味著,中國早已經開始試圖告別'世界工廠'的形象。希望通過自身科技水準的提高,為經濟發展創造活力。"
如果相信這份報告的基本論調,人們會看到,當前世界經濟終於進入了危機後的復甦時期。作者指出,決定未來世界各國經濟前途的,不是危機中的這幾年,而是這次危機來臨前各國幾十年的發展狀態。雖然人們總是更傾向於在危機中預測未來也是一片暗淡,但不應忘記危機只是暫時,經濟發展增速時期對於一個國家的實力來說卻更加重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人口教育水準、投資、技術實力是決定國家經濟實力的最主要因素。
作者:任琛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