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審判的重要推手—本傑明‧費倫茨
2020年11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傑明‧費倫茨(Benjamin Ferencz)今年100歲。雖然曾經作為美國士兵參加二戰,也曾在薩克森州擔任首席檢察官調查納粹暴行,但費倫茨一直是個樂觀之人。他在2020年出版的最新自傳《永遠說實話》(Sag immer Deine Wahrheit)中寫道: "淹沒在淚海中無濟於事。內心哭泣之人,臉上更要笑得開心。"這句話是他的最佳寫照。
有賴於他對罪行的敏銳察覺,檢方才掌握了足夠的犯罪證據以及納粹文件,在1945年11月20日舉行紐倫堡審判,指控戈林(Hermann Göring)、赫斯(Rudolf Heß)、馮‧希拉赫(Baldur Benedikt von Schirach)、卡爾滕布倫納(Ernst Kaltenbrunner)等主要戰犯。紐倫堡審判紀念展的媒體學者菲舍爾(Axel Fischer)指出:"沒有費倫茨,或許就不會有這場世紀審判。"
費倫茨在美軍服役的生涯有個暗淡的開端。這名因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資助的哈佛法學院畢業生,入伍後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大衞營擔任書記員。當時他對打字機的操作一竅不通也不會使用武器。他的工作內容也包括打掃廁所、洗鍋子和刷地板。
上前線的法學家
1944年初,費倫茨所屬的作戰部隊在二戰期間被部屬至英國。同年6月6日,即諾曼底登陸當日,士兵費倫茨與他的戰友從登陸艇跳下,在法國諾曼底北部海岸奧馬哈海灘登陸。盟軍展開進攻,納粹對歐洲的統治也隨之告終。
美軍不斷推進,費倫茨隨他的部隊突破了齊格菲防線,在阿登之役中在最前線作戰,1945年初隨節節勝利的美軍通過橫跨萊茵河的雷馬根橋。費倫茨憶起當年時表示,他能在戰爭中活下來純屬運氣。
戰爭結束後,美國陸軍上將喬治‧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所率領的美軍第三集團軍總部開始尋找有經驗的人才,收集納粹戰爭罪行的證據。這名年輕的法學家終於獲得了一份能發揮所長的工作。
不為復仇,只為正義
在接下來的數月裡,費倫茨發揮法律專長,跟隨團隊前往納粹機構、黨衛軍辦公室以及被美軍解放的集中營尋找犯罪證據。他在布痕瓦爾德、達豪、毛特豪森等集中營中找到的證據,超乎了他對納粹殘酷罪行和謀殺手段的想像。
"重要的是找到證據,囚犯名單、集中營高層名單以及負責黨衛軍的人員名單。"費倫茨在回憶錄中如是寫道。"在掌握這些證據後,我們對這些人發出逮捕令。我們保存好所有證據,接著馬上驅車趕往下一個營地。" 來自猶太家庭的費倫茨很清楚,他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正義。
搜尋納粹檔案
在1945年11月20日紐倫堡大審判開庭時,費倫茨只是作為旁聽者參與。他早已計劃好回到美國重返平民生活。"審判開始時,成排的座位擠滿了人。旁聽的群眾坐在樓上的廊廳。但隨著審判的進行,人群逐漸減少。德國人已經不再感興趣。"
費倫茨回到美國後曾一度失業,沒有事務所願意錄用他。此時五角大樓出乎意料地給他發了一封電報,命他去見德福‧泰勒准將(Telford Taylor)。泰勒不僅是出色法學家,美國總統杜魯門更親自任命他為紐倫堡後續審判的負責人。泰勒指定費倫茨加入他的團隊。
"泰勒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是前往柏林收集納粹暴行的證據。"費倫茨在霍恩(Ullabritt Horn)2015年執導的記錄片《一個人也能創造不同》(A man can make a difference)中回憶道。"美國認為針對22名納粹高層的紐倫堡審判無法完整解釋,為何像德國這樣的文明國家會發生這樣的事。"
美國中央調查單位的總部設於飽受戰爭摧殘的柏林。當時柏林由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四國軍隊佔領割據。每支佔領軍都有自己的執法方式。
但費倫茨和50名調查人員組成的團隊得以自由活動,取得納粹官僚機構中的大量文件和罪證。柏林蓋世太保的總部中更收藏了為數龐大的資料。費倫茨在紀錄片中回憶:"我們系統性搜索了納粹檔案。它如同一個金礦。"
別動隊審判的首席檢察官
1947年初,一名工作人員偶然在外交部檔案櫃中找到三個厚文件夾,上頭標注"來自蘇聯的事件通報-東線報告"。費倫茨回憶說:"裡頭是黨衛軍特種部隊的報告,用一個看似毫無意義的名稱'別動部隊'作為偽裝。當時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
這些文件是殺人計劃的詳細清單,記錄了黨衛軍在東歐謀殺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辛提人和羅姆人。費倫茨很快就意識到這是爆炸性發現。"看上去無害的文件,但是裡面卻用厚重的印鑑標記著'帝國秘密事務'"。
這些證據成為史上最大謀殺案審判的法律基礎:1947年9月15日,費倫茨在紐倫堡司法宮的600號法庭上發表了別動隊審判的開庭陳述。時年27歲的費倫茨成為12場紐倫堡後續審判的最年輕首席檢察官。美國在1946年後獨自繼續紐倫堡後續審判。審判的被告是"黨衛軍別動隊"的24名高層成員,這些被告代表著別動隊的3000名成員。
但只有四名獲判死刑的被告最終被行刑。許多在東西德的納粹罪犯只在獄中服了有期徒刑,部分獲得減刑。東方集團和西方列強的冷戰,給去納粹化進程投上了陰影。
國際刑事法院的誕生
對於1920年出生於喀爾巴阡山脈一個猶太家庭並在紐約過著貧困生活長大的費倫茨而言,這段在戰後德國的經歷有著深刻影響。作為"猶太人對德國物質索賠大會"(Jewish Claims Conference)代表,他日後不斷致力於以色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賠償協議,該協議最終於1952年在盧森堡簽署。
在費倫茨堅持不懈地倡議下,2002年國際刑事法院(ICC)在海牙成立。直至今日,ICC仍負責懲除戰爭罪行,甚至國家元首也會遭到究責。ICC首席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 )表示:"他是一個充滿信念與原則的人。他用滿腔熱忱完成自己所做的事。"
2010年,費倫茨因為畢生致力於國際法,獲頒德國聯邦十字勳章。2020年11月20日,在紐倫堡審判75周年紀念日當天,費倫茨會通過影片發表演說,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則會在費倫茨之後發言。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