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奇跡的末日

2011年8月13日

任教於北京大學的美籍經濟學家佩蒂斯認為,中國經濟奇跡的末日已經到來,政府不再有能力識別合理的投資項目,成本和價格扭曲,導致過度投資;此外,政府不謀求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推開,讓債務不斷堆積下去……

https://p.dw.com/p/12Fzn
圖片來源: AP

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德國《經濟周刊》(8月11日)專訪中斷言:"中國經濟短期即不會有硬著陸也不會有軟著陸,在2到3年內會開始一個非常低的增長周期。""平均值將會在3%到5%之間,會是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

照他看來,問題在於"由投資推動的增長""中國的模式是這樣運行的:政府通過法律限制投資可能性,那麼公民的積蓄基本上集中於銀行部門,這筆錢然後被政府掌握用於投資項目。……導致投資的迅速擴大。只要發現經濟上合理的投資項目,這都不成問題。在國家的早期經濟發展階段總是簡單的,比如中國30年前幾乎沒有什麼基礎設施。

"政府不再有能力識別合理的項目,這一點終究會來臨。此外,如果成本和價格如此扭曲,就像中國那樣,資本實際上等於是白給的,當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投資。由於這種扭曲,中國沒有一種機制能顯示,何時停止是明智的。"

過度投資 推卸債務

佩蒂斯認為,"投資不當"主要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任何小城市現在都有機場,中國想在今後幾年再建45個機場。這些城市同時與高速鐵路網連在一起,這樣最後就沒有人坐飛機了。過度建設無處不在,但是,就是有這樣的誘惑。通過投資取得的增長成果短期就落在地方的負責官員頭上,比如以提拔的形式。相反,成本卻在全國範圍和很長時期裡分散開來。在這種游戲中,地方官員根本就不會輸,依然在繼續賭博。"

他強調,"政府可以將債務推來推去,但是無法讓它消失,終歸要償還,中國也一樣。目前政府讓普通就業者和私人家庭買單,就是通過低利息。中國的存款利息明顯低於貸款利息,政府乾脆剝奪私人家庭巨大的財產。那麼私人消費佔經濟產出的比例在最近10年從46%下降到34%,也就不再是偶然的了。這一比例如此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最終必須讓私人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如果私人家庭現在還得再次為全部債務買單的話,就會很麻煩。中國不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把問題推開,而且推得如此之久,直到債務高到再也借不到錢的時候。"

"整體模式必須修正"

佩蒂斯強調說:"政府不修正整體模式,就無法加強私人消費。中國的消費很弱,因為私人收入太低,收入低是因為家庭補貼投資項目。

"薪水必須繼續增長,此外必須提高利息,人民幣必須繼續升值。除了薪水之外,迄今沒有其它真正的增長模式調整。"

他提醒說,"通貨膨脹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消費價格上漲最後一次是受到食品價格的推動,後者現在開始下降。可是,假如我錯了,價格仍繼續上升的話,那麼中國的游戲就不是2013年或2014年結束,而是今年或明年。"

摘譯:林泉

責編:葉宣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