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就"出口剎車"展開激烈爭執
2010年11月11日美國:順差不要超過GDP的4%
在美國提議的所謂"出口剎車"問題上,歐盟站到了德國一邊。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首爾20國峰會的間歇說,雖然要處理好國際貿易流程中的失衡問題,但不能通過"機械"解決的方式。巴羅佐建議推出一項監督國際貿易流程的"準則"。該準則的運作形式可以是警報性的,及時指出貿易中的不平衡 。他強調說,不應出現"以他國為代價發展自己經濟"的現象。
此前,美國方面提出要求,德國、中國等出口大國應該為其外貿出超封頂。這就是巴羅佐提到的"機械"解決。上月,20國集團財長會議期間,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便提出建議,將順差規模的上限設定為相關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4%。 幾乎話音未落,立即遭遇反彈。其中作為世界出口亞軍的德國,反對態度尤為堅決。
梅克爾態度強硬批評美國
20國集團峰會於11月11日上午當地時間11點在首爾開幕。德國總理梅克爾會議前會晤了美國總統歐巴馬。東道國韓國負責峰會的一名發言人稱,各國的主要談判官員未能就會前舉行一次旨在處理危機的預備會達成一致。梅克爾總理在首爾舉行的一次有100名全球頂尖經濟人士參加的"經濟峰會"上明確表示,她反對美國的立場:
"我們認為採取政治手段,對貿易平衡表上出現的順差或者逆差進行上限規定,不但經濟上說不通,政治上也是不合適的。我們認為,它會引入歧途。我堅信,自由貿易佔據中心地位,所有市場參與者具備的不同競爭能力不能簡單地通過政治限制手段加以質疑。"她還說,"美國的辦法違背了我們所理解的自由貿易的目標"。
國際貿易能否通過政策手段進行控制的問題,是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峰會的衝突焦點之一。美國希望通過這一手段達到擴大自身出口規模的目的,為此,歐巴馬總統曾提出"出口建議行動",即在今後5年內將美國的出口額增加一倍。不過,美國出口產業已相當薄弱,該國多年來過多地依賴進口,客觀造成了美國貿易逆差凸現的現象,而這一嚴重失衡的現象已持續多時,成了一種慢性病。
妥協跡像已悄然出現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曾在會前認為,德國如果真的要確保自己的立場,則必須聯合歐盟。他說:"只有歐盟統一了立場,在這個框架內,我們才有相對有利的地位,在G20峰會上伸張我們的主張。"
從首爾傳來消息稱,鑑於德國方面的態度非常堅定,美國代表團已放出妥協的風聲。據稱,他們可以接受巴羅佐提出的貿易"準則"建議,也就是不規定具體數字,而且準則本身不具有約束力。美國財長蓋特納對媒體說,他希望達成"框架協議"。歐巴馬總統也對會議最終達成一致表明了樂觀態度。他還稱讚連接美德兩國的是一種"強大的夥伴關係"。梅克爾則強調20國集團承擔的共同責任。她說,峰會必須發出共同推進全球經濟的訊號。
作者:李魚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