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有毒-供應鏈企業被指污染環境
2011年9月1日8月31日,五家中國環保組織包括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南京綠石聯合發表一份調查報告--《蘋果的另一面:污染在黑幕下蔓延》,揭露二十餘家疑似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污染當地環境並遭當地村民投訴。
今年1月份,五家環保組織曾發布《蘋果的另一面》第一輯報告,報告內容為蘋果供應鏈上的污染和毒害問題,其後,因為蘋果公司拒絕對環境組織的質疑進行回應,在蘋果公司供應鏈上的生產廠家所在地,五家環保組織又持續進行了更深入的實地考察和調研,主要的方向是蘋果供應鏈的污染和損害。
報告批評蘋果利用發展中國家環境管理的漏洞,和污染企業為伍,以犧牲環境和社區的利益為代價,攫取自己的超額利益,成為中國污染減排的障礙。報告還批評蘋果公司採取一味迴避的態度,堅持不回應中國公眾對其供應鏈一系列環境違規問題的質疑。
蘋果供應鏈企業的產地,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該份報告中指出蘋果的中國供應商所從事的生產工序,會產生含重金屬、氰化物的廢水、錫煙、鉛煙等多種污染物。
報告還特別舉出調查案例,如位於江蘇崑山的凱達電子和鼎鑫電子因廢氣排放而被當地居民反復投訴,而緊鄰企業的村莊更是出現了癌症高發現象,村民曾反復要求當地環保部門和機構監測和分析污水水樣。
另外在武漢名幸電子廠區東側,該廠污染排放的河流,經過第三方環保監測站檢測,排水渠水體中含有重金屬銅和鎳,均為該廠的指標性污染物。該廠曾被環保部門列入"違法企業整治重點",要求限期治理。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在調研中間,我們發現,隨著蘋果的訂單的大幅度上升,供應鏈也在擴展,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在同步的擴張,我們在報告中提到有22家疑似供應商存在環境污染的紀錄,當地河流、湖泊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有些供應商甚至對當地社區的居民帶來了危害,被居民反復投訴。還有一些供應商的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異常巨大,很多供應商沒有對這些危險廢物進行好的處理,我們發現很多這樣的物質去向不明。"
蘋果公司間接確認大部分污染企業為其供應商
從《蘋果的另一面》第一份報告出台,迄今為止,據馬軍介紹,今年2月份,蘋果在公眾壓力之下,部分承認了供應鏈上的污染和毒害問題,當時對外承認有137位工人中毒。但對環保組織在報告中提到的環境污染問題,據馬軍介紹,蘋果以"我們長期的政策就是不披露供應商"為由,沒有對環保組織進行回應。
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總幹事李波也提出蘋果公司在處理該事上的迴避態度:"蘋果一直以自負的態度,不理睬中國環保組織的質疑,我們並不是只針對蘋果公司,我們是對二十幾家大型的IT公司的訊息公示、對供應商監管問題進行關注。大多公司都向我們進行了溝通和不同程度的訊息反饋,而蘋果公司目前落在這些公司表單的最後一位,他們非常抗拒和中國的環保組織對話、進行訊息溝通。"
李波表示他們曾徵求過美國的科研及環保組織專家的意見,他們私下認為蘋果公司的主要持股人、主要使用者都是在美國,感覺蘋果對中國市場和公眾的反映持無所謂的態度。但李波認為蘋果產品在中國熱銷,市場佔有率逐年上升,蘋果公司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消費者和中國公民團體。
李波也透露,千呼萬喚之後,蘋果公司終於在昨日通過郵件的方式與報告的發布機構聯繫:"這是蘋果公司第一次對民間組織的訴求有了正面的回答,在信中他們間接回答了我們的一個問題,既名單當中有少部分不是他們的供貨商,也確認了大部分污染企業是他們的供貨商,他們接下來也同意和中國的環保團體進行溝通,對他們態度的變化我們表示歡迎,但是這個態度來得太遲,下一步看他們的表現。"
將與美國環境機構合作,推動蘋果公司履責
馬軍和李波都分別透露,因為蘋果公司的總部在美國,股票的持有人和大部分的使用者也主要在美國,五家環保機構接下來將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合作,敦促蘋果公司履行環保責任,目前正在撰寫這份報告的英文版並即將在美國發布。
馬軍說:"我們會聯合NRDC,在美國對蘋果施加公眾的壓力,通過美國消費者的表達能夠影響到蘋果的環境表現。"
馬軍也表示很難在中國開始大規模的消費者抵抗運動,人們也很難完全迴避高科技的IT產品,但很多環保組織也在推動蘋果的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就生產過程中的環保污染向蘋果公司說"不",中國公眾需要作出表達,而西方的公眾也應該作出表達。
李波說到很多蘋果產品以其產品高科技設計、使用功能贏得廣泛市場,如iPhone、iPad在中國有很多擁躉,消費者並不完全理解環保組織為何將污染責任指向蘋果公司:"作為消費者,選擇好的產品是一方面,但是要知道,生產產品的整個過程也要對環境負責。 "
全球化生產模式下,中國成為污染地
近年,國際公司在華企業不斷曝出污染醜聞,蘋果公司不是第一個,也很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對此馬軍認為:"在過去三十年的時間裡,經濟全球化,中國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承擔了生產者的角色,特別是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工廠,主要的工業產品,生產加工過程,特別是高污染、高排放的過程,在中國完成,除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和我們的環境管理虛弱有關。我們的環境監管、環境標準比較低的情況下,重污染的生產工序就容易流入到中國。蘋果公司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他的供應商,環境承諾就會變為一句空談。蘋果這樣的企業實際上沒有加入到正向的社會力量,利用中國環境監管中的漏洞,去和污染企業合作,犧牲社區和環境利益,去實現他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李波也認為在全球化的生產模式下,大公司將生產廠設在規則和制度不太健全的國家,對污染的追訴不能再用過去的傳統模式,蘋果公司應對其供應鏈上的生產廠家的污染負有責任。
作者:吳雨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