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表訴求 不怕"黑"

2014年6月20日

本周五開始的香港的"佔中"民間投票不僅受到港民和北京政府的關注,也吸引了德語媒體的注意。《南德意志報》發表文章稱,在一場泛民陣營與親北京陣營的交鋒中,也上演了一些不擇手段的戲碼。另外,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 "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 談判也是德媒的焦點之一。

https://p.dw.com/p/1CNGu
Hongkong Referendum für mehr Demokratie Demonstration 20.06.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香港「佔中」民間投票:負責任的政府應聆聽民聲"佔中"民間公投開始的當天,《南德意志報》發表題為《珠江上越燒越烈的怒火》(Wachsende Wut am Perlfluss)的署名文章。作者指出,在擁有700萬居民的香港,失望和憤怒的情緒不斷增長,矛盾愈發尖銳。北京曾作出2017年進行首次普選的承諾,現今卻看不出絲毫兌現的跡象:

"1997年,北京在前英屬殖民地香港重劃入中國領土,成為特別行政區時對香港的承諾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都認為,香港應該保持'高度自治'。此外,北京政府表示,香港可以在2017年進行首次普選。當時看起來相對遙遠的約定日期,轉眼間已近在咫尺,不過在自由和普選的承諾上卻看不到絲毫兌現的跡象。"

"香港受到了來自北京的更為尖銳的警告,而上個禮拜(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具有恐嚇意味的'白皮書'後,而那些認為北京從未認真對待承諾的香港人更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證實。"力爭真正普選

Proteste in Hong Kong
2012年香港七一大遊行圖片來源: Reuters

作者Kai Strittenmatter寫道,除了在計劃中7月1日回歸紀念日當天舉行大規模遊行之外,本周五,香港民主陣營開動了"佔中"民間投票,這是"佔領中環"運動的一個部分。"佔中"的具體日期目前未定。而在未來數天、數周的香港,泛民和親北京陣營的交鋒會更加激烈。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擇手段的做法。

"在計劃中從周五到周日的民間投票中,投票機構列出的三種政改方案供民眾選擇。組織者希望,這次具有象徵意義的投票至少有20到30萬人廣泛參與。投票旨在增加對北京的壓力,促其最終允許自由選舉。不過最近一個星期左右,他們發現自己的電腦系統受到駭客攻擊一度陷入癱瘓,有意投票者無法註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鐘庭耀教授(Robert Chung)是組織者之一,他認為,這場駭客攻擊來自中國,在周三(6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表示:'這是技術暴力的一種形式。'而'佔中'運動的主要發起人陳健民(Chan Kin-man)則表示'他們試圖以這種方式讓港民噤聲。他們希望阻止人們對偽民主說'不'的聲音。'北京政府目前的計劃是,雖然允許2017年舉行選舉,不過只有通過一個親北京的選舉委員會推選的候選人能夠參與。"

文章還指出,除了"佔中"投票受到干擾外,對北京政府持批評態度、支持"佔中"的《蘋果日報》的網站過去數日也遭遇駭客攻擊而一度陷入癱瘓。發行人黎智英(Jimmy Lai)仍然向人們發出參與投票的呼籲。作者還寫道:"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最近丟失了兩個重要廣告客戶'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根據香港媒體的報導,這兩家銀行因為受到了來自北京的壓力而撤出了在黎智英媒體的廣告業務,不過兩家銀行對此進行了否認。"
作者還指出,香港民主派政客也認為,近日李克強訪問英國的表現讓人失望,文章援引香港資深律師李柱銘(Martin Lee)表示:"英國政府在近日李克強訪問期間沒有把香港增長的擔憂和恐懼情緒作為與其商談的內容讓人失望。而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沉默讓人'失望',並且這種態度是'不負責任的'。"

Proteste in Hong Kong 11.06.2014
「白皮書」激起了香港民眾的抗議情緒圖片來源: 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

除了"佔中"運動之外,下個星期在新加坡 舉行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簡稱RCEP)的第五輪談判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指出,RCEP將會由中國主導。這場談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進展。文章寫道:"從2012年開始中國就致力於推動相關談判,爭取在2015年之前簽署一項協議。協議除了確定有關提供貿易便利的相關條款之外,還包括爭取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簡化監管,如互認標準等內容,這使得談判複雜化。"

對於經濟教授埃溫奈特( Simon Evenett)來說,這次會面,各成員有可能會達成某種一致,可是不會達成深層面妥協。曾就職於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雷曼(Jean-Pierre Lehmann)也有同感。他還表示,成員國們雖然可能因為顧及顏面達成最小共識,可是各國的情況和需求如此不同,現在看來,就協議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編譯:文木

責編:李京慧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