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11 911 Bilanz
2011年6月25日9.11恐怖襲擊後,全球大部分公眾很快就對如何作出回答達成一致:為基地組織提供藏身之地的塔利班政權必須通過軍事行動鏟除掉,之後向阿富汗提供大量援助,將其建設為一個繁榮、民主的國家。10年過去了,人們對此已經不抱太多幻想。40年來一直為聯合國危機地區工作的現阿富汗特派員德米斯圖拉(Staffan de Mistura)說:
"我的工作讓我成為樂觀主義者。從每一次危機中我都看到了新的機遇。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在9.11襲擊的問題上我仍然在尋找新的機遇。迄今我看到的只是悲劇和一系列我們試圖去控制的危機。從阿富汗到伊拉克都是如此。"
阿富汗使命開始後,那裡的安全局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棘手。而在被美國選為第二個民主項目的伊拉克,情況則更為糟糕。美國軍隊沒有受到伊拉克人的歡迎,反而遭遇自殺式襲擊者。伊拉克一步步陷入暴力的漩渦。美國智庫美國發展中心的卡洛琳‧瓦德漢姆斯(Caroline Wadhams)說:
"布希政府引入的這些方案對美國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歐巴馬政府試圖帶領人們脫離這些方案,也就是布希引入的反恐鬥爭、政權更迭和民主促進。但我們現在仍然陷在這些框架中。"
阿拉伯民主浪潮沒有依靠西方
本來應該由伊拉克戰爭引發的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現在來得非常突然,而且沒有依靠西方的幫助。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垮台的首先是兩位西方最緊密的盟友-突尼斯和埃及獨裁者本‧阿裡以及穆巴拉克。柏林衝突研究中心的政治學家巴達維(Ahmed Badawi)認為,不管是依靠武力還是不依靠武力,西方都無法推動這樣的發展:
"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不是因為西方的計劃,而是不顧西方的計劃發生的。比如在臉譜(Facebook)上開設專頁,對埃及革命起到推動作用的古尼姆(Wael Ghonim)就不屬於任何一個過去10年裡受到西方支持的公民組織。他也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議會倡議。"
面對挫折需要耐心
西方各國現在感到極為不安。美國只是猶猶豫豫地參加了對利比亞的轟炸,直到今天,華盛頓都拒絕扮演這一使命的領導角色。而和伊拉克戰爭不同,聯合國、利比亞反對派、甚至阿拉伯聯盟都明確請求對利比亞反對派運動提供支持。德國則根本拒絕參加對利比亞的軍事使命。在阿富汗,所有參戰方政府都承諾撤軍,儘管該國現在距離一個擬定中的和平民主的國家尚為遙遠。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外交顧問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說:
"那些沒有民主經歷和內在民主傳統,部分還建立在封建制度和軍事強權上的國家,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只能緩慢前行。不會沒有挫折,不會沒有內部的爭權奪利,我們必須要有耐心。"
作者:Mathias Bölinger 編譯:樂然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