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計劃經濟手段無法控制物價

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2008年1月21日

去年八月份以來,中國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6%,上漲幅度創下十一年來最高記錄。其中糧食、蔬菜、肉禽蛋奶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上漲幅度更大。世界報報導了北京市中心隆福寺農貿市場的物價現狀和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同時也注意到中國政府試圖採用計劃經濟手段控制物價:

https://p.dw.com/p/CvGH
以前養豬的現在都成了吃肉的民工圖片來源: AP

"通貨膨脹在襲擊中國,它使人回憶起了社會不安定、進而發生政治巨變的歷史,也使人想起了配給和匱乏的年代。在新的經濟奇跡之國,這些本來是已經解決的問題。所以,奧運之年北京領導人親自抓這一問題就不足為奇了。形勢促使中國國家領導人使用計劃經濟的手段來緊急剎車,中國發改委發出指令,禁止主導市場的食品加工企業隨意定價,向超市提供商品的中間商提高價格前也必須上報,哄抬物價的人將課以高額罰款。

經濟改革三十年後,有關當局把這一違背市場經濟的做法掩飾為'國家暫時的干預'。國家發改委許諾,干預價格的措施'只針對物價投機','價格穩定後,國家就會撤出'。

中國經濟學家把通貨膨脹問題歸結於經濟過熱、貸款過度及貨幣流通量超標。此外,長期忽視農業及推行城市化的負面影響現在開始顯示出來。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不久前的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過去千百萬農民養豬,今天他們成了在城市消費豬肉的民工。'"


政府無法靠補貼減輕負擔

柏林日報認為,在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今天,政府以行政手段控制物價的措施難以奏效,國家也無法承擔高額補貼。該報援引中國經濟學家的觀點說,長期來看,應該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薪水,減輕他們因物價上漲增加的負擔:

"國家社會調查基金會的最新調查報告表明,去年中國最高薪水與農民收入的比例為4.7比1,一些省份甚至達到6比1,各領域的薪水差別已發展到兩個極端。其它一些調查顯示的收入差距更大。

而縮小收入差距是胡錦濤主席政府宣佈的目標,政府靠價格補貼恐怕不能改變收入差距加大的發展趨勢。所以,專家們要求最好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薪水。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家曾憲全認為,'剝削廉價勞動市場的時代應該結束了'。今後十年內,普通工人的收入應該提高三成至四成。與其它國家相比,這樣做雖然會提高中國的生產成本,但它畢竟可以加強國內消費,使中國人終於可以大量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