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開殺戒的神權國家

Kersten Knipp2016年1月4日

什葉派教士尼姆爾被沙烏地當局處決後,沙烏地和什葉派掌權的伊朗之間的矛盾激化。德國之聲記者Kersten Knipp認為,這兩個國家都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在政治博弈中獲取最大利益。

https://p.dw.com/p/1HXoz
Iran Protest in Teheran gegen Hinrichtung in Saudi-Arabie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Kenar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一點可以確定,沙烏地選擇执行死刑的日期並非偶然。沙烏地阿拉伯很清楚它在做什麼,利雅德政府不可能沒有料到這樣一次大型處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就意味著,這一系列死刑的執行或許——甚至首先——是要傳達一個政治訊息:沒有人能冒犯我們,不管是在沙烏地國內還是國外;誰要是敢動這個念頭,跟我們對著干,就沒有好結果。

內政和外交訊號

這一訊號首先是針對沙烏地國內的反對派,是對他們發出的最為嚴厲的警告。目前沙烏地司法部門對所有反對派力量都實行嚴苛的路線:被判處鞭刑的部落格作者巴達維(Raif Badawi )是個自由派;詩人法亞德(Ashraf Fayad)代表了現代派文化人士;而剛剛被處決的尼姆爾則是該國什葉派的重要領袖。尼姆爾的侄子阿裡(Ali al-Nimr)也因參加抗議活動被判處死刑,他「犯法」時年僅16歲。這些知名案例充分顯示,沙烏地王室對覺得自身受到威脅,而其反應就是殘酷壓制,就像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一般。

Saudi Arabien Botschaft Iran Protest
沙烏地駐伊朗使館遭示威者衝擊(2016年1月3日)圖片來源: Isna

對外方面,這次處決顯然是要顯示沙烏地國家的強大和決心。自从美国从沙特部分撤出其保護力量以來,沙烏地阿拉伯在年僅30歲的國防部長兼副王儲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領導下,力圖展現地區大國的形象。數月來,以沙烏地為首、主要由阿拉伯國家組成的一支聯軍在鄰國葉門實施空中打擊。葉門早已成為遜尼派執政的沙烏地和什葉派掌權的伊朗兩國較量的戰場,衝突已造成將近3000平民死亡,250萬人流離失所,但沙烏地政府對次似乎無動於衷。

不久前,沙烏地還牽頭建立了另一個在敘利亞的「反恐聯盟」。沙烏地的行刑處決在伊朗引起的騷動,以及伊拉克和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民兵對此做出的反應,顯然都被用來加強沙烏地的遜尼派盟友間的團結。這一矛盾衝突被加上了宗教派別的色彩,因此更加錯綜激化。如此看來,沙烏地的死刑處決遠不僅僅是執行了一次本身就值得質疑的判決,而是一個有意識有策略的步驟,而司法則成為了政治的工具。

Knipp Kersten Kommentarbild App
本文作者Kersten Knipp

德黑蘭的反應

毫無疑問,伊朗對此的抗議也是值得質疑的。伊朗領導層聽任沙烏地駐德黑蘭使館被衝擊和搗毀,表明德黑蘭政府並無意要平息這場衝突。這也是將利己政治的算盤置於國際法之上的做法。因為國際法要求各國有義務保護使領館的安全。而伊朗卻宣稱自己是什葉派穆斯林,而且也是其他國家什葉派的「保護者」,這也是激化形勢的做法,遠超出了單純抗議的范疇。伊朗是除中國外全球執行死刑最多的國家,排在沙烏地之前,因此伊朗對此事的反應也應該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西方的夥伴

沙烏地處決死刑犯及其引發的反應再一次顯示,在中東地區扮演關鍵性角色的兩個政府間的關係如何。矛盾的雙方都談不上有良好的意願。對於敘利亞和葉門的平民來說,這新一輪的形勢激化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安全更加堪憂。而對西方國家政府來說,不得不再次考慮一個問題:是否還應該把這兩個海灣敵對國家的政權稱為「夥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