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美國同印度 - 一種積極意義的聯盟

Soric Miodrag Kommentarbild App
Miodrag Soric
2016年6月9日

美國熱情款待充滿自信的印度總理莫迪,不是沒有原因。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Miodrag Soric認為,中國的崛起拉近了華盛頓同新德里的距離。

https://p.dw.com/p/1J3UP
Washington Narendra Modi Rede vor Kongres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E.Vucci

(德國之聲中文網)莫迪有著德國式美德:他勤奮且忘我地工作,據說每天只睡3小時,並很守時。但他在美國國會為議員、參議員做演講時,卻讓人們等待了15分鐘。巧合?也許是。但也可能是體現自信的方式。美國曾多年拒絕莫迪入境,原因是2002年身為印度一個聯邦州州長時,莫迪對一起充滿血腥的宗教衝突事件負有一定責任。莫迪高調宣稱自己是虔誠的印度教徒,而在那場屠殺中,超過1000名穆斯林死於非命。

莫迪在講演中指出,時代發生了變化。的確,現在美國對這名來自遠方的客人恭敬有加,其中的原委首先是中國因素,中國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崛起讓美國和印度越發靠近。北京在人口最多的大洲不斷擴大影響力,讓印美兩國充滿疑慮。

Soric Miodrag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Miodrag Soric

在歐洲,美國擁有北約作為軍事防務聯盟,但在亞洲卻沒有,只好依賴雙邊盟友關係。在同印度的關係上,美國至少試圖這樣去做。印度不會全盤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因為莫迪希望同中國和俄羅斯都進行合作。但被追捧,被華盛頓追捧,總是好事。

印美靠攏,符合歐洲利益

莫迪在美國富有尊嚴地代表了他的國家。在美國國會,他的演講非常"美式",感謝美國對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作出貢獻;他談到自己的經歷,作為25歲的年輕人,他曾游歷25個美國聯邦州,親身經歷了美國人對自由的熱愛;他詼諧地說,美國國會兩黨相互拆台導致政府失掉行動能力,很容易讓他跟新德里的議會聯繫起來。議員們愛聽這樣的話。50分鐘的演講,60次被掌聲打斷,其中一些是持久的掌聲。

印度同美國靠近,從歐盟的視角看是好事。無論在氣候保護、核不擴散以及打擊極端伊斯蘭暴力問題上,沒有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合作,很難有所進展。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