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魯與台灣斷交 牽動中澳南太平洋佈局
2024年1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太平洋島國諾魯週一(1月15日)宣佈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聲明表示,雖然這是諾魯依其主權做出的決定,卻是個「令人失望」的決定。中國外交部則稱此為「主權國家獨立自主做出的選擇,說明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諾魯的做法,除了牽動兩岸局勢,也影響到中國與澳洲、中國與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外交爭奪戰,更引發澳洲專家對於澳洲政府的南太平洋政策是否失敗的疑慮。不過台灣專家認為,斷交應該還是針對台灣選舉,中國此舉並非要挑戰澳洲和美國的外交政策。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向DW表示,諾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是澳洲實質管理的地方,與澳洲關係極為密切,到現在仍以英語為官方語言,而且使用澳幣。所以,直覺上外界會認為,中國與諾魯復交,似乎是衝著澳洲而來,或者跟美國對中競爭有關。
然而,他認為,前幾年中澳關係極為不睦時,中國並未與諾魯復交;而中澳關係正在緩步恢復時,中國卻促成了與諾魯復交,因此可推論,中國積極與諾魯復交之舉,並不是針對澳洲與美國,而是針對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及已在中國所謂的「制裁名單」上的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而來。
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教授芮宗泰(Timothy Rich)也向DW表示,中國希望將國際新聞對台灣的報導,從「台灣對抗中國」和選舉議題,轉向中國加強對台灣施壓。
芮宗泰先前就預期,中國有可能會在大選前幾個月吸引台灣邦交國,但他「懷疑中國認為這可能對賴清德有利」,因此才延到了選後。
芮宗泰也認為,長遠來看,邦交國的減少不會影響到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兩岸關係,「大多數台灣人普遍不知道(台灣)與誰保持著正式的外交關係」;而諾魯這個國家已經多次倒戈,失去它也不會在台灣社會引起太大轟動。
諾魯與澳洲關係密切
諾魯是一個偏遠的太平洋小島國家,使用澳洲貨幣,主要收入來自於發放捕魚許可證,並在澳洲資助下設立了一個「難民區域處理中心」。不過,為該國服務的唯一一家澳洲銀行,已於去年12月宣佈計劃關閉在諾魯的業務。
路透社報導,諾魯政府的預算文件顯示,該國去年三分之二的政府收入,主要來自澳洲支付的難民處理中心營運費,但該中心已於去年7月起逐步關閉。預算文件稱,澳洲對該中心的資助可能會在2026年結束,「對諾魯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澳洲除了對諾魯提供警務支持外,也是諾魯主要的援助國。澳洲在2023年提供該國4600萬澳元的發展援助。
澳洲政府週二(16日)表示對諾魯難民中心的資助沒有改變;該中心是澳洲政策的一部分,欲阻止尋求庇護者乘船抵達澳洲水域政策。澳洲內政部長奧尼爾(Clare O'Neil)的發言人在提供路透社的聲明中表示,「管理該設施的資金安排沒有改變」。
澳洲資金恐中斷 諾魯尋求中、台援助
雖然澳洲政府否認,但外界認為,澳洲即將停止對諾魯的難民中心經費一事,以及關閉後可能造成的失業和財政缺口,是諾魯向台灣或中國索要援助的主因。台灣中央社引述台方知情人士的說法,稱該難民中心1年花費約為1.25億澳元。
該名知情人士亦提到,除了難民中心之外,諾魯主辦2026年的密克羅尼西亞運動會的田徑場工程經費,以及澳洲本迪戈銀行(Bendigo Bank)關閉諾魯分行等因素,讓該國向台灣要求巨額經濟援助。
他指出,台灣接到要求後,「雖然總金額難以負擔,但還是找到鄰國一起談合作、商討對於援助諾魯難民中心的最好方案……但一切還在評估及協商時中國藉此趁虛而入,並答應特定條件」。
路透社則報導,一名瞭解此事情況的台灣高級官員表示,北京同意每年向諾魯提供1億美元。對此,諾魯政府發言人拒絕對路透社發表置評。中國外交部雖表示讚賞、歡迎諾魯的決定,但未回應有關中國提供諾魯多少財務援助的問題。
對此,黃奎博向DW指出,台灣每年自諾魯進口量僅約數萬美元。物產資源匱乏的諾魯,主要收入不是靠出口。雖然澳洲和紐西蘭對諾魯採取零關稅及零配額措施,但對其經濟的重要性僅是聊備一格。諾魯的經濟活動支撐,仍主要靠外國援助。
澳洲擔心失去影響力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與澳洲關係密切的諾魯宣佈了與台灣斷交這一舉動,讓澳洲專家擔憂,諾魯此舉將嚴重影響澳洲政府應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不斷上升的努力。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研究資深講師哈裡森(Mark Harrison)表示:「考慮到對區域安全的影響,(澳洲)政府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行動有效性可能會受到挑戰。」
澳聯社報導,澳洲政府的太平洋及國際事務發展部長康羅伊(Pat Conroy)16日稱政府對於諾魯對台斷交、與中國建交的這一消息,並沒有感到措手不及。
康羅伊向媒體表示,「我可以非常明確地表明,我們提前知道了這一消息」,而澳洲政府「尊重他們的決定」。
他補充說,坎培拉支持諾魯政府做出的主權決定,並指出澳洲會與所有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保持牢固的關係,其中包括承認台灣的3個成員國。
澳洲總理:遵守「一中政策」
對澳洲政府而言,與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外交競逐,與其兩岸政策似乎是分隔開來的。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雖然在賴清德當選後,對其表示祝賀、並表示澳洲政府尊重台灣的民主進程和結果。但他週一在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又強調:「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建立一種重要的關係,這符合我們長期以來、兩黨支持的一中政策。」
被問及將如何平衡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關係時,阿爾巴尼斯表示,澳洲政府不會改變先前的立場。阿爾巴尼斯說,與台灣大選前相比,澳洲對「一中政策」的看法並不會改變。
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12日則在《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投書指出,「在台灣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澳方沒有理由不分青紅皂白,對某些國家的遏華戰略亦步亦趨」,「任何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都會為中澳關係帶來嚴重後果,任何人對此都不應該有誤判」。
不過,美國非政府組織「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ce of Democracies)的高級研究員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在接受天空新聞台(Sky News)訪問時卻批評,肖千對澳洲與台灣新政府關係的警告「非常不恰當」,且是「過度反應」。
斷交效應仍外溢
不過,即便澳洲政府能夠不受兩岸關係影響,仍同時與中國、台灣和諾魯三方保持良好關係,有關斷交在南太平洋的地區的影響,以及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外交競逐,仍讓西方學者擔心,這次斷交的影響力恐怕會外溢到其他的太平洋國家,以及當地的國際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
紐西蘭梅西大學安全研究資深講師鮑爾斯(Anna Powles)在社群媒體X(原推特)上表示,諾魯與台灣斷交的影響範圍,超越了諾魯和中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也延伸到了太平洋島國論壇上。即將上任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的華卡(Baron Waqa),正是諾魯的前總統。
華卡曾於2018年時,公開與北京發生外交口角,加上先前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台灣友邦,包含索羅門、吉裡巴斯等國,都在蔡英文任內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這也引發對兩岸在太平洋外交爭奪的擔憂。目前,在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國中,馬紹爾群島、帛琉(帕勞)和吐瓦魯等國仍與台灣有邦交關係。
台灣專家黃奎博解釋,中國決定此時尋求與諾魯外交關係正常化,對於該地區長期的主要利益相關者澳洲與美國而言,或許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部分,是因為華卡即使不是反共急先鋒,可能也不會輕易倒向北京;憂的是,若華卡將個人與北京的不悅帶進太平洋島國論壇,將會使區域各國與中國的關係更加複雜化。
中國在南太平洋的角色
對於中國與澳洲在南太平洋的最新競逐,黃奎博向DW指出,具海運戰略地位的諾魯,正在試圖使其經濟發展來源多樣化,而中資企業無論是投資、或爭取到國際組織在諾魯的相關標案,都會對於諾魯的航運和經濟發展計畫,有一定的影響或助益。
此外,黃奎博也解釋,諾魯此次重新與中國建交,顯然是經過觀察,諾魯應該也不擔心會因此就少拿了來自澳洲等西方國家的援助。
至於中國與諾魯復交後,中國的軍事勢力會否推進到「第二島鏈」,黃奎博則說,除非諾魯立即堂而皇之地讓解放軍建立前進、或後勤維修基地,否則,外界這樣的憂慮應該要先觀察2019年9月即與中國建交的的索羅門群島。
(DW記者李宥臻對本文有貢獻)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