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中國的喜與憂
2013年5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由德國和法國共同創辦的ARTE電視台於5月初播出了一部名為"中國,新的超級大國"的系列紀錄片。這個由法國紀錄片導演卡雷(Jean-Michel Carré)製作完成的紀錄片分三集綜述了中國從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一直到2013年3月習近平正式成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歷史。
影片在奧運會眾人擊缶倒計時的畫面中開始。旁白則同時表述了這部系列紀錄片的主線命題,指出:"在經歷了3000年君主統治,西方列強凌辱以及60年內政上的混亂之後,中國終於覺醒。中國怎樣實現了歷史中如此罕見的飛躍?它作為超級大國究竟懷著怎樣的目的?而這些對於我們生活的地球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影片隨後用一位中國左派人士的採訪錄像奠定基調。他表示,如果中國能夠自己解決社會各個方面存在的內部衝突,長期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治體制。那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一大強國只是"時間問題"。影片隨後援引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表示:"過去中國人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現在哪怕在最窮的地方都沒有溫飽的問題。"
各界人士的集體表態
影片的旁白表示:"中國的專制政權用資本主義以及西方民主社會的弱點當作武器,在世界舞台中取得領先地位。為了理解這一力量其嚴謹的邏輯,就不得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瞭解毛澤東時代以及中美、中俄關係對中國的影響。"
為了探討相關話題,影片採訪了許多在中國生活、工作的人。其中包括藝術家艾未未、作家野夫、廖亦武、經濟學家茅於軾以及原駐法大使等知名人士,也包括許多中國普通民眾,當然也包括一直向中國的政治體制提出質疑和抨擊的異見人士和維權代表。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處於不同年齡階段,從事不同的職業,包括記者、商人、學生、農民工及不同領域的學者。
影片表示:"中國古代原本是世界強國,後來被歐美迅速超越。其中的一種解釋是,中國的世界觀造成了它在科學技術上的落後。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宗教成分。"心理學家霍大同(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西方國家注重強調人和上帝的關係,而中國人更注重將物質以及文化上的財富傳給下一代,這是孔子思想的遺產。影片隨後分析稱:"由於中國人不像伽利略那樣相信造物者,也沒有努力嘗試用數學以及其他學科解讀造物者的邏輯,所以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一直處於異常落後的狀態。"
影子經濟:中國版信貸危機?
德國《時代周報》報5月2日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巨大難題上。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興衰歷程,揭開"中國版"信貸危機的面紗。
《時代周報》報就此發表了名為"中國陷入信貸陷阱"(China in der Kreditfalle)的文章,指出:"荒誕的建設項目、高風險投資:國際金融危機過去後,中國給自己吹出來了一個金融泡沫。"
文章在開頭關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指出:"自從地質學家們2000年在那裡發現了異常豐富的煤礦以及天然氣資源後。該市的領導者以及眾多開發商就預感到了金色的未來。"一位姓馬的藝術教師告訴《時代周報》:"他們當時瘋狂的搞建設。"但這一切又是為了誰呢?作者發現:"最後幾乎沒有人搬到新建成的公寓居住。鄂爾多斯也由此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鬼城'。貸款變成了水泥,水泥又帶來了貸款,直到無法收拾。"
文章隨後寫道:"鄂爾多斯的奇跡建立在一個巨大的泡沫之上。經濟下滑,而貸款額卻爆炸式增長。這怎麼可能呢?鄂爾多斯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在全國上下都非常有名。但在這種極端現象中,存在著一個讓中國廣大經濟學者展開激烈討論的問題。影子銀行在中國各地大行其道,地方政府大舉負債。許多人問:中國到底對信貸有多依賴?這種情況會有多危險?"
作者隨後寫道:"據估計,中國省、市、鄉、鎮的債務已經達到經濟總量的40%。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中國各大銀行的賬本到底有多少呆壞賬。但事實是:信用評級機構已經下調了中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副總理張高麗不久前也就中國金融領域中的風險發出警告。中國會面臨一場危機嗎?這有將可能是一種什麼樣的危機呢?由於中國的各大金融機構都直接受政府控制,所以這場危機一定和西方的有所不同……中國起碼不用害怕面對1997年亞洲四小龍所經歷的,以及歐洲各國目前所經歷著的金融危機。"
摘譯:任琛
責編:石濤
(摘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