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不問十六大
2002年11月11日這位苗族婦女生活在貴州惠水縣一個叫「紅新」(音)的小村子裡,雖然江澤民已經當了十三年中國頭號領導人如今要退休了,「江總書記」對她來說從來就不是一個概念,更不用說「三個代表」了。小村子裡的人每天要為生存而掙扎,根本沒有人關心遙遠的北京城裡正在進行「更新換代」。
村民們最關心的是今年的收成欠佳。一個叫楊勞(音)的村民對法新社說:「我不知道今年該怎麼熬過去。」暴雨和強風毀壞了今年的莊稼,楊勞不指望能從政府方面得到支援,就連本村幹部也對村民的事漠不關心。楊勞抱怨說:「1949年以來我們這裡的人就沒有得到過幫助。」楊勞靠烘乾中草藥和飼養些動物維持生計,同時還種些玉米和水稻來為自己和老伴來提供口糧。他們夫妻二人沒有孩子,收下來的糧食除了自己用,就剩不下多少去賣了。
由於這一地區土地貧瘠和位置偏僻,這裡的農民為此受了不少苦頭。惠水縣加義村(音)的農民易俠斗(音)說:「我們總是太晚趕到惠水的集市,等我們趕到集市,已經沒人要買我們的蔬菜了。」在更為偏遠的「紅岩」(音)村,村民的收入更是有限,他們不得不靠向惠水縣的醫院賣血掙一些錢。村長楊光遠(音)向法新社記者介紹說,幾乎每戶村民都經常到惠水去賣血,每賣一次血能掙相當於10歐元左右。
在中國農村,很多男人都背井離鄉到大城市去做工。在中國四川,一些村子幾乎成了女兒國,因為男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雖然外地工作也不是那麼好找。
在四川首府成都,來自鄉下的民工每一塊錢都掙得很不容易。一個民工對法新社記者說:「在我們老家沒有工可以做,這裡找工也很困難。」民工們只能自我推銷,在路旁張貼諸如「電工」、「廚師」或「泥瓦匠」之類的條子。
有著1100萬人口的成都距北京1500公里,雖然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也給這裡帶來了很大變化,但是成都的總體生活水準仍然遠低於北京和上海。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但是經濟開放的結果卻給這裡帶來了嚴重的失業下崗問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只給少數人帶來了財富,大部人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
法新社記者在報導中說,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倡接納私營企業家入黨,這一號召在成都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一名人力車夫說。「我知道十六大召開了,但我只是個小百姓。」一名姓侯的計程車司機對法新社記者說,十六大是上面的事,只有高級黨幹部參加,與我們小老百姓沒什麼關係,因為中國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的選舉;我們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和困難,我們只關心掙錢養家;不管十六大結果怎麼樣,對我們都不會有好的或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