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2006 Steinmeier China
2008年6月21日上周五早晨,德國外長搭乘的一架德國空軍的空中巴士專機抵達北京。而這個時候,中國外長楊潔篪還沒到北京。與施泰因邁爾一樣,楊潔篪也在從歐洲返回中國的路上。一天之前,他們兩人還在巴黎的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上見過面。當然,施泰因邁爾訪華的時候也會討論一些國際性議題,比如怎樣處理伊朗核危機,但本次訪問的兩大重要議題是,中德關係正常化以及五月中旬發生的四川汶川地震。
令人驚訝的是,這兩件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其實有著密切的聯繫。德國總理梅克爾去年九月在總理府接見了達賴喇嘛,而這恰恰發生在她成功訪問中國之後不久,這使得中德關係立即進入冰期。儘管今年一月份,兩國就宣佈關係正常化,但西藏騷亂以及由此在中西方引起的不同反應使得中德關係再次陷入低谷。
而5月的汶川地震讓一切出現轉機,讓各方在合作救災的大前提之下,重建互信。中國看到了一個表示團結,願意提供幫助的世界,看到了國際社會是一個有難同當的集體。
正因如此,施泰因邁爾這次才會前往地震災區,也正因如此,在他訪華期間的所有會談場合,德國民眾對於災民感同身受以及願意提供救災援助始終成為話題之一。於是,中國外長楊潔篪在6月13日與施泰 因邁爾進行會談之後,在媒體面前對德國表示了特別的謝意,「我首先要對德國領導人、德國政府和德國人民在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後向我們表示慰問,並提供寶貴的資金跟物資的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也感謝施泰因邁爾外長本人即將去中國地震災區看望受災的群眾。「
不久之後,中國總理溫家寶用"患難見真情"贊賞中德友誼,並且也特別對德國的救災援助表示感謝。而德國外長的致詞也是以地震這個話題開始的。在開始講話之前,他首先向楊潔篪轉達了德國民眾對於中國地震災害的哀悼之情,"中國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及其後果時所表現出的誠實坦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團結精神和援助熱情也讓我們非常感動。這體現了中國真正的偉大之處。這也讓外部世界對中國肅然起敬。這一切都增加了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在德國也同樣如此。"
當然,這次行程中並不是只有賓主之間的寒暄客套。還有太多太多的議題需要得到解決。當然,德中之間不光有經濟事務,但畢竟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第一大經濟夥伴,而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的頭號貿易搭檔,此外德國還是中國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但是儘管這次隨同德國外長訪華的還有十幾家德國大中型企業的總裁們,施泰因邁爾所關心的還不僅僅是這些。這從他訪華期間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就能看出端倪,"瞭解中國,瞭解中國的規模,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潛力的人,還有那些真正瞭解中國人的人,他一定知道,中國的未來發展將對世界發展和國際秩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兩天之後,施泰因邁爾在重慶為一個城市化問題論壇開幕,在發表演說時,他開宗明義的提出有必要對世界秩序重新進行思考。他表示,全球化導致世界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重心轉移。他又補充說道,以意識形態劃分敵友的思維方式經常讓大家無所適從,失去方向感。施泰因邁爾堅信,沒有中國的合作,21世紀的重大國際問題將無從解決,比如氣候變化,伊朗和北韓的核危機等等。他此行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是"負責任的夥伴關係"。這需要互相信任。
因此施泰因邁爾才始終認為,保持對話是至關重要的,而對話的層面則是多多益善,"我們在對話中感覺到,這個社會正在發生變化,而類似我們這樣的訪問當然能夠對那些在體制內外推動公開透明的力量起到幫助。他們也支持與歐洲和德國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因此我們不僅和政府代表舉行會談,也和公民社會團體進行交流。"
比如,施泰因邁爾在前往地震災區之前,就在重慶會見了民工代表。在北京,他與維權律師和異議知識分子進行會談。但這些談話對象因為擔心受到打壓而不希望對外公佈自己的姓名。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