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德國軍事裝備運抵庫爾德區
2014年9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巨大的貨廳內,22個貨板上滿是貨箱,一共是70噸軍事裝備,貨板均纏上塑料薄膜和防滑網罩。
上尉馮‧勒文斯特恩(Christoph von Löwenstern) 知道,貨箱裡是什麼內容:總共9500件裝備,包括4000件防彈背心、4000個頭盔、700個小型無線電收發機、680個夜視鏡,以及用於探測地雷和彈藥的器械。他強調,「它們都不是武器」。
若干台裝載機將打包待運的貨物從大廳裡拉出,駛向大樓外停機坪上的一家俄制安東諾夫124大型運輸機。該運輸機是目前全球批量生產的運輸機中最大的一種。它的優點是,裝卸貨時,整個機身可以放低,並能從兩面開口。在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貨物漸次消失在了巨大的機艙內。
在巴格達中轉
飛行的目的地是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如果直飛,全部航程只需5小時。但是,該機必須繞道,在首都巴格達中轉,接受伊拉克當局對所載貨物的檢查。
馮‧勒文斯特恩上尉指出,在巴格達中轉是一種正常程序,伊拉克中央政府需要知道,機上所運的內容是否同聯邦德國在貨單上所填的相一致。
在巴格達機場短暫停留後,安東諾夫124繼續飛往北方。抵達目的地埃爾比勒機場後,機上所載的貨物暫時由德國人控制。德國總領事作為德國外交部的代表接收貨物,並負責協調將貨物移交給當地政府事宜。為確保這些軍用物資最終抵達應去的地方,相關文件註明了在何地向何人轉交貨物。
德方培訓
德國聯邦國防軍6名聯絡官已先期抵達埃爾比勒,對這些軍用物資轉交給庫爾德部隊的工作提供支持。其實,事情並不簡單,不是轉交了裝備就算完事了。庫爾德部隊還得接受培訓,以便能使用它們。根據馮‧勒文斯特恩上尉的說法,除了就地培訓外,為掌握某些較複雜的裝備,接收方還須派員到德國接受培訓。德方的原則是,轉交工作和培訓都要保質保量,使相關人員能正確地使用這些裝備。
除這6名聯絡軍官外,為培訓庫爾德人,聯邦國防軍還可能派遣更多教官。為此,不需要一項專門的授權。
目前尚不清楚,何時會運來首批德國武器。馮‧勒文斯特恩上尉預期,在本月底之前還不會成為現實。
快速支援庫爾德人
庫爾德記者施諾(Zinar Shino)對終於啟動了支援物資程序感到非常高興。不過,他同時希望,武器也能很快送到庫爾德區。他說:「通過歐洲國家的援助,『伊斯蘭國』武裝的進軍當然將被制止並受到重創。但是,庫爾德武裝以及許多伊拉克部隊亟需武器、非常多的武器,以便能更有力地打擊『伊斯蘭國』。」
所希望的武器是否能帶來和平,對此,人們還得看局勢的發展。不過,從8月31日起,有一點是確定的,即:德國將提供武器。
周五(9月5日)凌晨一時,載著軍事援助物資的第一架運輸機在發動機的隆隆聲中升上了天空。
柏林時間8時54分,德新社發來消息稱,該機已降落在埃爾比勒機場。卸貨過程預計要2小時。
作者:Franziska Hentsch 編譯:凝煉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