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紅大聯合考驗德國政治文化
2005年9月29日周三(9月28日)黑紅第二輪試探性會談雖然號稱沒有涉及總理人選問題,兩黨也都表示要尋求綱領內容上的「交集」,但是總理人選問題必然是大聯合的核心問題。在聯盟黨方面,梅克爾讓人多少有些意外地很快就從大選失利的沉重打擊中恢復了元氣,黨內沒有人願意或者說能夠挑戰她的總理候選人資格。在大聯合的討論中,聯盟黨一口咬定梅克爾代表議會最大黨團出任總理天經地義,不容商量。顯然,如果大聯合還有可能,那只能是以施羅德「退位以謝天下」為前提。施羅德本人如果不是已經成為了一個大聯合的障礙,也至少已經成為了一個德國政治的「問題孩子」。
聯邦德國的議會民主又被稱為「總理民主」,但是在德國的政治文化中,政黨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歷來大於領袖個人,德國的選舉制度也是一種政黨比重大於個人比重的混合選舉制度。施羅德的出現改變了德國政治文化,個人風頭壓過政黨的趨勢在2002年的大選中已經非常明顯。今年9月18日的提前大選中,已經被媒體宣判死刑的社民黨又是靠施羅德的「個人秀」贏得了與對手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換句話說,施羅德至少做到了讓對手與自己同歸於盡。正是因為施羅德在大選中又一次挽救了黨,社民黨高層內竟鮮有人膽敢質疑「德國總理非施氏莫屬」的幻覺,就像群臣紛紛捧起皇帝的新衣。
上屆大選敗給施羅德的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貝爾說,「總理出自議會最大黨團是一個不成文的民主規則」。遺憾的是,不成文的規則在民主制度中恰恰是最易變遷的規則,而人們都知道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不過,當一種習慣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慣性,要想改變它必然遭遇一種本能的抵抗反應。所以,施羅德的「總理堅持」不是一個民主規則的問題,而是德國政治文化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政治討論越來越多地從議會搬到電視脫口秀,有「媒體總理」之稱的施羅德就有資格無視選票差距把總理寶座據為己有嗎?
德國的政治文化顯然還沒有做好這樣的變遷準備。不但聯盟黨不能想像一個由施羅德領導的大聯盟,社民黨也開始覺得有些心虛。與大選剛過的那幾天相比,社民黨已經悄悄改變了調子,幾乎沒人還在理直氣壯地說總理就是施羅德,施羅德本人也在上周日表示為了促成大聯合可以做「任何事情」,或者像他在次日補充說的,「一切都要為了黨」。「任何事情」,當然包括「歸隱山林」,為大聯合自覺掃清障礙。「一切為了黨」,這更像是為自己找一個體面的下台階的說辭。在傳統上,施羅德與其說是一個「黨的戰士」,不如說更像是一個黨的「問題孩子」,他的個人意志給社民黨帶來過好多麻煩。
社民黨顯然也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在「紅紅綠」和「紅黃綠」兩種聯合模式已經成為不可能之後,社民黨顯然也不情願為了施羅德的個人野心而放棄大聯合這一最後的可選模式。社民黨碩果僅存的州長之一、萊法州州長和社民黨四位副主席之一的庫爾特.貝克是第一個挑戰施羅德「總理堅持」的人。「只要在某種執政組合上能找到足夠的交集,人事問題也是可以商量的」,貝克在上周日的一次電視秀上說。本周,關於施羅德後退為大聯合鋪平道路的傳言已經是滿城風雨,有些媒體甚至連社民黨進入大聯合的具體人事安排都想像好了。黑紅第二輪試探會談的第二天,有報導連施羅德宣佈「退位」的日子都選好了-10月3日德國國慶日。雖然聯邦政府和社民黨馬上出來辟謠,但是無風不起浪,社民黨至少已經有了拋棄施羅德的想法。
想法有了,如何下手還是個很大的問題。與德國其它黨派如基民盟和自民黨相比,善待下台領袖是社民黨黨內政治文化的特色。如何對待施羅德,將是對社民黨政治文化的一個考驗。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