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像房地产一样乱长
2006年11月5日第40届科隆国际艺术展目前正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城举行。参加此次展会的画廊减少到180家,展厅集中在扩建后的第4和第5大厅。参展画廊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展会的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少国外买家也纷纷来到展会现场。另外,自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成立以来,这是中国画廊策展人首次亮相科隆艺术展,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在展览中心访问了几位中国策划人。
在展会场址竞争激烈的今天,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组织者的独具匠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会中心,红色的地毯和夺目的红色标志标明了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大厅的具体位置。展厅内精品荟萃,佳作纷呈,雕塑分布期间。现代、当代、前卫艺术品是此次展会的中心,古典现代派作品占居一个大厅,其中不乏莫奈、毕加索和米罗的架上艺术精品。展厅中还安排了参观者与艺术家畅谈的场地。
“艺术家注重的是自我感受,而不是市场的变化。”讨论会主持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涉及到一个原则问题,艺术家不应是营销对象,遗憾的是现在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一位画廊的策展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旁乐声飘荡。时装公司也加盟此次展会,成为科隆国际艺术展上的又一新的亮点。
不同以往的是,中国画廊策展人首次亮相科隆艺术博览会,其表现中国发展变化,带有中国情调的作品极被西方人看好。北京季节画廊的策划人和股东楠楠非常兴奋。他说:“我们很幸运,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卖出了很多作品。有的艺术家在中国没有受到这么多的重视,但是到这里却引起人们的关注,每天都有不少人围在这里,了解中国年轻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情况。我们很高兴通过我们的画廊,推动了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北京季节画廊带来的大多是些名不见经传的画坛新秀的作品,旨在向西方人介绍这些无名之辈。罗清、崔玮、向京等人的作品以其取材和着色的不同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中国画廊策展人进军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国艺术市场已进入了最火的时期。楠楠说:“中国艺术市场现在处于火苗最旺的时候。很多收藏家争先开画廊。我可以把它们比作地上的小草,有点乱长了。中国开画廊和私人美术馆的大多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已经把投资艺术与房地产联系起来,而投资艺术的利润高于房地产。”
中国艺术界新秀辈出,方力钧早已是元老辈。新一代画家的取材尽管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历经,离不开养育他们的中国,但在着色和手法上已更多地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粹。罗清表现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像就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特点,也因此被买方看重。
LA紫禁轩画廊的中方合伙人魏炜十分了解欧美人的审美品味。因为这家一德两中合伙人开办的画廊的客户90%以上都是欧美人。他说:“他们喜欢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让人看了以后,有强烈的感受,这是中国的。”
所以在此次博览会上,黄敏的册页,马军陶瓷做的电视机等很快就被买方看中。而买方则大多是偏爱艺术的欧美银行家,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博物馆馆长等。
但德国最大画廊之一的慕尼黑时限画廊的负责人古斯塔特却以较为冷静的目光审视国际艺术市场上出现的这股中国热,他认为,中国热不过一个短暂的现象而已,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久经考验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他说:“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人们已能明显地感觉到,买方更注重保值的作品,像摄影这样的作品不可能得到长期保存。优秀的架上艺术则不然。戴维-霍克尼、弗兰克-史戴垃、约翰-张伯伦等都是明天的古典艺术家。加上俄罗斯和亚洲艺术收藏者群体的形成,杰出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将会出现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