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躺平族”都是怎么想的?
2021年6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躺平”这个词这次突然走红源自2021年4月百度贴吧中一个目前已被删除的帖子,题为《躺平即是正义》。帖子作者“好心的旅行家”自称已经两年没有工作了,但也过得很开心,因为他抛弃了身边人和周边新闻给他带来的各种无形压力。他自称“一天可以只吃两顿饭”和“一年可以工作一到两个月”, 因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由此,“躺平”迅速火了起来,不光成为了一个自年初的“内卷”以来最时尚的网络词汇,其“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的口号更是直接为很多一直以来充满迷惘,不知所措的90后,95后们给出了一个答案和指明了一条道路,也就是“站不起来,又不愿跪着,那就索性躺平”。
“人生苦短,开心就行”
佳怡25岁,两年前从美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从事媒体方面的工作。她上周刚从一家知名的科技互联网公司离职,打算不工作了,写写稿子赚点稿费,读读书,享受生活。她觉得之前公司的KPI压力太大,对她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我确实就是对于世俗的拼搏感到疲惫”,佳怡说道,“感觉可能努力多年,也达不到像上一代的财富积累,或者真的要拼死拼活多年,然后就又成了房奴车奴。”
她说其实当时去这家公司就是冲着它名气比较大,有种面子思想,后来做着做着发现不喜欢工作内容,而且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就觉得人生苦短,健康最重要,就离开了。
佳怡表示她对买房买车一点都没有兴趣,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现在社会更开放了,你不用必须出人头地,不用必须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苦短,开心就行。”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另一位95后王艾伦。艾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经济硕士毕业,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完全没有自己想象中都那么理想。虽然为了增加自己的含金量,艾伦这一年来连续考了CPA和FRM等证书,但是发现真的要找金融,证券,投资领域的大公司还是连面试机会都很难拿到。
“我也一直把内卷挂在嘴边。嘴上喊着‘躺平’的那群人,其实就是卷不过。一定程度上我也承认。毕竟牛逼的,有背景的,或者更吃苦耐劳的太多了,”艾伦非常无奈的说到,“后来也有和家里人交流,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已经上海有房子有车子了,找个轻松点少赚点的也没啥不好,身体坏了就糟了。这点我也十分认同。说到底,我觉得现在卷的性价比太低了。导致我,不想卷,想‘躺平’。”
艾伦认识到大部分企业都想把人培养成螺丝钉可以随时替换,所以他不仅可能找不到能胜任的工作,还要在收入或者时间上被压榨,觉得太不值得了。他感叹道,“在我看来,资本和人性就是挺反面的,估计这辈子也是没机会体验资本方的感觉了。真的卷不过,就‘躺平’吧!”
“躺平”代表与主流社会生活的分离和对抗
旅美中国文化学者朱大可认为“躺平”文化产生的原因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变得更加艰难,几乎看不到上升空间,而只能在冰层下面进行水平流动,甚至还要被迫向下运动,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主流生活内卷化,导致生活前景黯淡。
“四十年来,中国人的物质欲望值在不断飙升,达到几乎爆裂的程度,而且已经到了道德瓦解的地步”,朱大可说,而“躺平”则是对纵欲的否决,显示出“物极必反”逻辑在起作用,这意味着欲望文化开始转入盛极而衰的循环。
但朱大可认为中国官方一定不喜欢看到这种状况的发生。他认为根据人口调查的结果,不仅是人口增长大幅度减速,而且老龄化程度严重,所以“现有的青年资源一旦‘躺平’,势必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官媒:“躺平”可耻
“躺平”一词开始流行后,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当代年轻人从未选择躺平”的微博,然后一个月间不同的主流媒体都轮番对“躺平”说展开了批判。
其中获新华社转载的南方日报一文《“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直接称“躺平”主义是“毒鸡汤”。文章指出现在很多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都变成了“佛系青年”,“满脑子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免会沾染上消极的情绪”。
文章虽然表示理解年轻人现在面临的压力和困惑,“从挤成罐头的地铁里,从越来越高的房价里,从鸡娃式的教育里,我们不难读懂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困惑 。。。的确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渺小感、无力感、无奈感。”,但是文末最终号召年轻人应该对未来抱有信心,因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并且“ 在压力面前选择‘躺平’不仅不正义,还是可耻的。”
之后深圳特区报也勘文驳斥“躺平” 是为了更好站立,短时“躺平”是为了长期奋斗,而那些赶“躺平”时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只是过过嘴瘾。“如果现在年轻人普遍选择‘躺平’,那么这个社会未来必定‘躺平’”,“ 这里的人不‘躺平’,这里的人永远奔跑。”
不仅官方媒体,包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李锋亮,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都对“躺平”发表了批评意见。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对印有“躺平”和“不合作运动”字样的文化衫已经下架并对商家提出违规警告。
“躺平”是经济发展规律?
“躺平”文化非中国独有。经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 “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大体上,一个经济体在达致一个阶段后,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经济机会选择相对多元,加班加点的边际效益降低,自然会产生一批看似“不求上进”的年轻人。
“毫无疑问,‘躺平’族只能出现在中产阶层而非贫穷的底层,所以它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朱大可解释道,“我不认为简单的‘躺平’是什么反抗,简单的‘躺平’是一种反经济行为,是消极的生活策略,仅此而已。”
“我没有‘躺平’的想法,基本不可能去实施最低生活标准,” 37岁的兰先生目前在一家估值5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担任市场部副总裁,他认为出身会带来的生活条件不同,其实这并不重要,规则公平,阶层不固化,社会就会有活力。“我身边有很多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例子,简单的讲就是天赋异禀,加勤奋,加运气不错的人,就能成功。目前,中国还是有上升通道的,这方面,相对美国更公平。”
今年39岁从事汽车制造行业的Bryan也认为“躺平”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他认为短期中国还会继续高速发展下去的,“因为中国人民太勤劳和吃苦耐劳了而且他们现在只相信物质上的东西。”他说道:“中国目前城镇化还在进行,阶级分化还在继续,人口基数还有,‘躺平’的尸体上,会迅速的有其他人踩上去的。”
全民“躺平”,幸福社会的定义?
在2020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芬兰、丹麦、瑞士、冰岛、挪威名列全球最幸福国家前五,并且芬兰已经连续第三年蝉联冠军。自2013年至今,北欧五国在每年的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都位列前十。
比如北欧诸国之类的高福利社会,阶层已经十分扁平化,国家尊重每个人按照内心意愿个性发展,而非为了生存去做不喜欢的工作,为了社会正常运转而结婚。
北欧模式终极价值观追求的是社会公平。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发展需要靠效率与公平双轮驱动,甚至以公平为主。因为有公平才有消费能力,才能释放生产能力。
佳怡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种职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的自由,不会迫于世俗压力就做违心的选择,不同职业收入也不会差距太大。“我觉得未来社会,想奋斗的奋斗,想躺平的躺平,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生活。”
兰先生也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人是不应该轻易的被消费主义软文洗脑的,也是不会轻易成为韭菜的。“任何时候,只要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人生就会有希望。所以,‘躺平’的人,或许比随波逐流的人活得更有前景。”
朱大可表示‘躺平’主义只有跟自由思想结合,才能具备不消极反抗的意义。“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我希望的不是‘躺平’,而是更积极地反抗失控的物欲,重建灵魂和精神的家园。”
为保护个人及家人安全,德国之声特约记者何塞使用笔名进行报道。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