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既要专也要红
2016年12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因此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他还明确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中共中央显然相当重视这次会议,除了习近平之外,刘云山、王岐山和张高丽三名政治局常委也出席了会议。
不过,这次会议提出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要"为党服务"并非新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关于"党媒姓党"、"党校姓党"这样的口号也成为中国媒体集中报道的焦点。政治学者吴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分析认为,习执政四年以来在民族、宗教、互联网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整肃,做出了集权化的国家主义建设,这一行动也已经推进到高校领域。
中国高校既要专又要红?
事实上,对于高校思想的控制也并非现在才开始。吴强指出,早在习上台之初,就有过所谓的"9号文件"、"七不讲",这些政策已经开始在高校贯彻执行。"包括清洗、整顿,把一些异见知识分子清除到高校之外,在各个方面加强控制。比如对教师护照的管理,对单个人的警告训诫,以及一些学科设置上的改变,还有涵盖各个基础学科的统编教材的使用",他列举道。
自从习近平2012年担任中共总书记以来,中国的言论自由受压制状况日益严重,除了诸多人权活动人士和维权律师被捕或者获刑之外,网络上的言论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媒体记者的工作也受到更多限制。
除了整体政治气氛的大背景之外,吴强还指出,这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可能还有一个具体的背景,那就是高等院校今年开始实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希望中国高校能够更加专业化,现在很多大学都拿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作为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希望'又专又红',防范这些高校在追求专业化的同时,变成所谓的自由主义阵地,要加上一个'红'的紧箍咒",吴强认为,追求世界一流和又红又专根本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无法培养出真正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
思想政治课并非"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所大学没有思政课,无非是形式内容不同而已",他强调,思政课不光中国有,美国英国都有。"谁都不会放松自己的思政课,如果放松了又将如何实现其民族的使命?不同的是,各民族和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办法和高招,都有自己的形式。"
曾在德国留学的政治学博士吴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说法,他表示:"在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政治一是公民的常识教育,二是媒体和舆论的公共讨论主题,任何公民群体、种族、宗教都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的背景下进行理性的交流和辩论。这种讨论是不依赖于意识形态的。而中国则是把高校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基地,(中共)害怕高校里生产出在官方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主义声音,从而威胁到它的政权。"
思想教育,还能有啥新招?
凡是在中国上过大学的人可能都对"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样的必修课头疼不已。如今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多为90后,面对思想政治挂帅的教育方式,这一代年轻人是否"买账"呢?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进行过相关研究的吴强表示,从总体上看,当今在读的大学生大致有几个群体:一是中产阶级、知识精英后代,也就是既得利益者家庭出身,这些孩子受到父辈思想影响较大,比较倾向于保守,也就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为主,对未来比较有信心,包括在新媒体中比较活跃的"小粉红"就是指的这些年轻人;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愿意去探寻与现有体制不一样的政治道路,这些学生会组织一些跨高校的读书会等社团活动。
吴强表示,现在北京就存在一些这种大学生的读书活动、互助活动,但是不能点名列举,为的是避免他们陷入危险境地。"这些社团组织实际上就是被当局认定为思想政治工作失败的证据。在过去几年当局对公民社会的镇压当中,也牵涉到一些这样的在校学生团体和组织",吴强分析道。
不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中共高层指出的所谓挑战,又能拿出什么新的对策呢?习近平的讲话文稿中并未提到十分具体的措施,无非也就是鼓励各地党委书记"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还有"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等等。
政治学者吴强认为,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可能无非也就是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共青团可能会重新被委以重任,在思想教育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