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欧投资协议面临“难产” 美国扮演什么角色?

雨涵 (综合报道)
2020年12月28日

随着新年的临近,中欧之间在年底前达成投资协议的目标似乎也越来越难实现。多家美媒近日分析指出,拜登团队不希望欧盟在美国新政府上任之前和中国达成协议,为此“踩了刹车”。

https://p.dw.com/p/3nIFx
USA Wilmington, Delaware | Joe Biden, president-elect
拜登不希望欧盟在他上任之前和中国签署投资协议?图像来源: Joshua Roberts/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和中国曾表示希望在年底之前就欧中投资协议达成一致,而随着2020年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这份协议达成的前景似乎也越来越不确定。此前德国媒体大多着重于分析谈判中存在的分歧,比如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但是近日美媒的一些报道则指向协议“难产”背后的另一个原因:候任美国总统拜登为此“踩了刹车”。

在这样一个新冠疫情肆虐的动荡之年,欧盟对于中国的态度本来就经历了不少转变,同时各成员国之间在对华政策上也存在诸多分歧。《华盛顿邮报》记者Emily Rauhala上周撰文指出,中国和德国在致力于推动协议的达成,因为这将会使得中国和欧盟互相之间的投资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在大西洋两岸都存在质疑的声音,那就是欧盟现在与北京深化合作关系,是否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北京寻求在拜登上台之前制造“既成事实”?

对于欧洲人来说,特朗普的四年任期给跨大西洋关系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和政治对峙,也使欧盟处于两边为难的尴尬境地。美国大选的结果改变了这一局面,因为当选的拜登早已许诺,要在上任之后积极修复美欧关系,并且希望与盟友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应对中国。

有关投资协议的谈判从2014年就开始了,而在德国今年下半年任欧盟轮值主席期间,谈判进程得以加快。这也是为什么柏林方面希望在年底,也就是德国轮值主席任期结束之前,能够敲定这份协议的原因之一。

《华盛顿邮报》记者Emily Rauhala还分析指出,在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北京也看到了推动这一协议的紧迫性。他们希望赶在拜登上台之前就达成协议。而这正是寻求“联欧抗中”的拜登团队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从“即将达成”到“面临破功”的转折

起到关键“刹车”作用的举动,就包括拜登指定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的一条推文。他于12月22日转发了路透社当日发布的一则有关“中国和欧盟有意在年底之前达成投资协议”的新闻,在转发时写道:“拜登-哈里斯政府将会十分欢迎及早与我们的欧洲伙伴开展磋商,讨论我们对于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

 《纽约时报》也报道了拜登团队向欧洲施压导致中欧投资协议陷入停滞的消息。该报指出,一份126页的协议草案已经在一周多以前送给各成员国传阅,待解决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措辞问题。但是最后几轮的谈判中,针对中国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

据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对媒体透露,欧盟贸易专员东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原定与12月22日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之间的会谈临时取消。欧盟各成员国原定在22日会议中讨论中欧投资协定的议程也被删除。

12月23日,法国贸易部长里斯特(Franck Riester)表示,如果中国不在解决强迫劳动的问题上有所作为,那么法国就拒绝支持该协议。

而在两天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似乎也暗示协议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汪文斌在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将在维护好自身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节奏开展对外谈判”。他强调,“协定的达成需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不该在这个时候“奖励”中国?

Symbolfoto Handels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r EU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Ohlenschläger

事实上,欧盟和中国在很多问题上仍然难以“相向而行”。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后的中国变得“威权”色彩更加浓重。在欧盟内部,批评北京人权纪录的声音越来越多,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咄咄逼人的态度也越来越不满。但是对于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日益强硬的中国,各成员国之间并没有多少共识。

支持与中国签订投资协议的声音强调,这将是推进中欧关系向前迈进的务实一步。比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日前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如果“两大地区经济体能在这个贸易战的时代达成共识”,将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他相信,投资协议将会给欧洲带来裨益,有助于在欧洲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武特克认为,这份协议是欧盟与中国两方之间的事情,应该把它和美欧关系分开来看。“我相信我们会和拜登政府有很多的沟通,因为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担忧,但是我们也应该单独地看待这份协议。这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宜早不宜迟。”

而反对者则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给北京“奖励”实属不明智,尤其是考虑到美国的因素。欧洲智库欧洲外交政策研究委员会的亚洲项目主任厄特尔(Janka Oertel)指出:“经历了这一年中国在全世界的糟糕行为之后,(如果签署协议)这将会释放一个奇怪的信号。”她反对所谓“务实”的说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和中国一起做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日常业务往来。”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